有一句話是這樣的:盛世興文藝,亂世出英雄。但是,亂世也是出逃兵的。把這句話放在孫元良的身上挺合适的。
孫元良,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華陽縣。父親孫廷榮是晚清的一名知縣,67歲才生下他。他年少時,父親便去世,但他一心秉承祖訓,勤奮讀書,成績優異。後來,他參軍,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得到上級的重視和提拔,很快成了将軍,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師長、第22集團軍司令官、國民軍第5綏靖區司令官等職。

在孫元良身上,争議很多,有人說他是抗日名将,也有人說他是好色和逃跑将軍。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這時候的孫元良是八十八師師長。八十八師于1931年12月由原國民警衛第2師改編,1936年12月完成整編,由一個師的直屬部隊,兩個步兵旅,兩個補充團組成,是當年國民黨部隊中最精銳的三個德械師之一。
部隊投入戰場,剛開始,孫元良表現良好,在戰場的最前面,指揮八十八師将士用生命奮力殺敵。但沒過多長時間,他就露出了貪财好色的本性,主要做了這兩件事:1.A錢工事費;2.騙取女學生。
第1件事是這樣的:當時,上級撥給八十八師26萬元的工事費,孫元良見錢眼開,覺得沒必要把這些錢花了。他看到閘北有的是倉庫、鋼鐵,以及老百姓逃亡後留下的空屋,讓部隊依托這些阻擊日軍不也挺好嗎?随後,他指令部隊就地取材修築工事,将所撥經費基本全部落入自己的腰包。結果,由于材料品質不合格,工事防禦效果低下,以至八十八師将士往往未見敵寇一面,就在這劣質工事中葬身于日寇炮火之下。
第2件事來自時任第八十八師軍械處主任兼南京通訊處主任的葛天的回憶:“(1937年)10月上旬我到上海,那天正好遇到上海學生代表在四行倉庫八十八師師部慰勞,這時孫元良看到一個女學生代表眉清目秀,就以花言巧語要該女生單獨在師部多玩一下,企圖強奸。這個情況被該師副師長馮聖法知道後,曾前往勸解無效。這時我到師部,馮要我再去一勸。我照馮意對孫勸說後,他竟說:‘英雄總是和美人聯系在一起的,自古英雄都喜歡美人,尤其是我們在上海作戰有功,做這一點小事沒有什麼。’”(葛天《我所知道的孫元良》)
兩件事寡廉鮮恥,足夠龌龊,讓孫元良有了貪财好色的美名。
1937年12月,南京保衛戰打響,中國軍隊雖然浴血奮戰,但終因兵力不足,武器落後,補給困難等原因戰敗。戰鬥中,孫元良奉命負責守衛南京的制高點雨花台和南京城南,但僅僅兩三天,外圍陣地即告失手,複廓陣地主要方向也被日軍突破。前方将士流血犧牲,孫元良用金條收買老鸨,躲入南京青樓之中。12中午,中華門被突破,孫元良竟然不通知部隊,獨自逃跑。
事後,孫元良被戲稱為“飛将軍”,形容他跑得快,逃跑得快,他本人呢,仿佛也不在乎這個事兒,在回憶錄中厚顔無恥地寫道:“我既然在江邊找不着船,隻好鑽隙向東面的山地撤退。我們從栖霞山龍潭車站間跨越鐵路,南向進入山區。土族同胞殷情地供給食物,熱心地帶路,并代我們找船,給了我們不少友善,也添了我們無數傷心!這樣,我便帶了我的司令部六百多官長兄弟,和一輩子的創痛與恥辱,從龍譚附近渡江,經泰興、淮陰、徐州、鄭州,于1938年3月下旬到了武漢。”(孫元良《億萬光年中的一瞬》)
作為軍人,這種逃跑是可恥的,可孫元良不但在逃跑中保住了命,而且還長官發财了。抗戰勝利後,他調任重慶警備司令;1948年初,又就任第十六兵團司令高位。冒領軍饷,大肆A錢,倚紅偎翠,花天酒地。被網友戲稱為唯一能夠在逃跑中升官發财的好色将軍。淮海戰役中,孫元良被解放軍包圍,再次發揮了逃跑的本領,一口氣跑到了南京,又為“飛将軍”鍍了一層金。
1949年,孫元良跑到了台灣,其時,他作為“飛将軍”的聲譽已經名揚天下,也便不好意思在軍界待下去,辭掉所有職務開始經商。他開了一家面館,不願再提當年的“英勇”事迹,一心撰寫回憶錄。有了與世無争的好心态,最終他很長壽,2007年去世的,活了103歲。
在孫元良的子女中,有一個人叫孫祥鐘,是他的他的第五個兒子,這個人就是台灣省著名影星秦漢,可謂家喻戶曉。秦漢與秦祥林、林鳳嬌和林青霞合稱“二秦二林”,演繹過上百部電影作品,近30部電視劇作品,是很多人都喜歡的男星。而這也讓我們把話題回到前面說的那句話上來——盛世興文藝——這個世界就是這麼有意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人們在追捧秦漢時候,也許,早就把孫元良的那點事兒給忘了。(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