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此後便開啟了長達200多年的明朝統治,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人終有一死,公元1398年,明太祖就因病去世了,享年71歲。雖然朱元璋已逝,但國不可一日無君,1398年6月30日,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登基了,這就是後世所稱的建文帝。

但朱允炆隻在位了四年,1399年,靖難之役爆發,燕王朱棣奪取了政權,至此,朱允炆就結束了他的皇帝生涯,并在這場變亂中失蹤了。之是以說建文帝失蹤了,而并非死亡,是因為據史料記載,朱棣在奪取政權之後還曾派人去尋找過建文帝的下落。
如此看來,建文帝很有可能在靖難之役中逃生了,明成祖不相信那具從火中救出來的屍體是建文帝,要不然又怎會派人四處尋找。但建文帝到底藏身在何處,一直以來卻無人知曉,關于建文帝的結局也一直是個謎團,不止我們好奇,在明朝時,朝臣和百姓們也對此深有疑問。
是以1402年之後,民間就開始流傳各種關于建文帝的結局,有人說他遁入空門了,也有說他逃亡了南洋,或是成為道士,衆說紛纭,但始終沒有确切的結局。直到後來,史學家們翻閱典籍,終于找到了建文帝可能藏身的地點,那就是雲南。
除了《明史》中有此記載以外,康熙年間也有史書說建文帝藏身于雲南獅子山數十年。是以說,從史料這一角度來看,建文帝躲避在雲南是十分合理的。除此之外,公元1584年,11歲的萬曆皇帝曾詢問自己的老師:建文帝是否真的在逃逸,而老師張居正給出的答案是,建文帝當初的确是逃往了雲南,并在獅子山出家為僧,度過了餘生數年。
由此可見,雲南的獅子山應該就是建文帝最後的藏身之處。獅子山位于雲南省武定縣,海拔近3000米,由于獅子山是一座佛教名山,再加上與建文帝失蹤一事有着牽連,是以獅子山有着“西南第一山之稱”,而獅子山關于建文帝的遺迹也有很多,比如月牙潭、龍隐庵等等,這些地方至今也是比較熱門的景點。
在獅子山的一個藏經樓中,還供奉着一些靈位,據傳,這些靈位就是當初互送建文帝逃至此地的朝臣們,雖然我們無法辨識曆史的真實與否,但這些東西無疑更加确定了建文帝是藏身于獅子山的。
除此之外,雲南的地方曆史也記載着有關建文帝的訊息,20世紀90年代時,有一篇研究報告登上了《人民日報》的封面,這篇報告的内容就是專家們在對獅子山進行勘探和調查之後确定建文帝最終藏身于此。
畢竟從各個角度來說,獅子山地處隐蔽,若是建文帝真的在此處遁入空門也不是不可能,當然民間也有流傳說當年朱棣早已得知建文帝的下落,隻是礙于情面并未前來捉拿他罷了。不過不管怎樣,建文帝失蹤的多年謎團,能夠在曆史中逐漸解開,也算是得來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