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員尹文端公( 尹繼善)的六公子慶蘭曾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将因妒忌之心而産生的禍害揭示出來。
他說自己家中有個使喚婆子,原本是京西大戶郝家的女傭,這個婆子經常對人講郝家的事情,并為自己當年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愧和自責。

這個婆子在郝家時,仗着有幾分小聰明,很受主人和主母的寵愛。主人郝德章家中很富有,又承襲了父親的官職,隻有一件事情令他憂心忡忡,那就是膝下無子。為求子嗣繼承香火,郝德章納了一房小妾,這個小妾過門之時已經懷有身孕,娶她過門,隻為要她腹中的孩子。
一次,郝德章要到外省公幹。臨行之前,對夫人劉氏千叮咛萬囑咐,要她好好對待小妾,盡管是借腹生子,腹中那個非是自己前生,但需要那個孩子來繼承香火,萬萬虧待不得。
劉氏滿口答應,待丈夫走後,她便立即刻薄小妾。當日郝德章要納妾,她是極力反對的,但經不住丈夫執拗,别人也紛紛來勸,她不得已才答應丈夫納妾。小妾過門之後,她滿腹嫉妒,可礙于丈夫在家,她不敢放肆,如今丈夫不在家,便是她的天下。
小妾即将分娩之時,她找來這個婆子,對她說:“别人肚子裡的孩子,對我有什麼好處,等那個賤婢生産之後,不論是男是女,你抱出去丢河裡。事成之後,我好好報答你。”
婆子答應下來,等到小妾生産之後,她把孩子裹在襁褓中抱了出去,交給一個看門人,讓他把孩子丢河裡。看門人一見是個男嬰,大罵婆子缺德,可又無可奈何,恰好有個運煤人趕着空車經過,他索性把孩子丢在了車上。
劉氏做了缺德事,反倒污蔑小妾竄通孩子的生父将嬰兒偷走,不等出月子,便将小妾趕了出去,這個小妾悲憤交加,跳河自盡。數月之後,郝德章回到家中,方知家裡出了這些禍事,一氣之下,病倒不起,痰火攻心,不出半月便一命嗚呼。
郝德章死後,劉氏收養了一個繼子,等到繼子長大後,對她十分刻薄,非打即罵,還經常不給飯吃,有人問他為何如此刻薄養母,他說:“老太婆連借腹所生的自家兒子都不要,有什麼資格來要求我這個隔腹之子呢!”
劉氏此時方知今日遭的罪乃是昨日招惹來的,她讓婆子想法找到那個棄嬰的下落。經過多方打聽,當年棄嬰的下落終于找到。那晚看門人将孩子丢在車上後,運煤人到了煤窯,才發現車上有個孩子。他索性将這個孩子給了煤窯主人,煤窯主人正好沒有孩子,認為這是上天憐憫自己而送給自己的孩子,從此将這個棄嬰當成自己的親生子,對其百般呵護。當年的棄嬰如今已經成了富家子弟,幫着養父打理生意,不期便要娶妻。婆子對他說起以往的經過,他也不驚、也不惱,隻說那些跟自己都沒有關系了,如今自己生活得很好,請不要再來打攪。
不久後,劉氏被繼子關在房中活活餓死。婆子離開郝家,到了尹家。尹家人本不想聘用她,但見她年老又沒有依靠,權且收留了她。沒幾年,婆子便生病動彈不了,她終日躺着,身上滿是褥瘡,糜爛流水,臭不可聞,熬了很久才咽氣。這大概也是她身為奴婢而斷絕主人後代所得到的報應吧。
慶蘭認為婆子有罪,死不足惜,他說:自古以來,由妒忌而産生的禍害很多,很多都是由這些不争氣的奴婢所引發,假如沒有公孫杵救助趙氏孤兒那樣的義舉,必定會導緻主人家斷子絕孫,這樣的奴婢還是死了的好。
筆者觀點:慶蘭是官宦子弟,他爹尹繼善官拜兩江總督,文華殿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他祖父官拜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似他這種生在富家的後浪子弟,自幼使喚奴婢,根本不會把奴婢當人看。婆子有錯不假,但真正主使者還是主人,若沒有主人的差遣,吓死她也不敢去幹那些損陰喪德的勾當。若要定罪,劉氏才是主犯,婆子不過是個從犯罷了,怎麼可以把罪責都推到從犯身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