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反彈琵琶的造型是男人?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女人,中國男人也曾胖過

最近有這樣一則新聞:

敦煌壁畫中的“反彈琵琶”是中國唐代舞蹈文化中最著名的藝術形象之一,随着《絲路花雨》等現代歌舞的演出而傳播海内外,被學術界和藝術界一直奉為經典。但唐代畫匠創作究竟源自盛唐、中唐?沒有準确的時期和版本來源答案。

反彈琵琶的造型是男人?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女人,中國男人也曾胖過

近日,《澎湃新聞·古代藝術》刊文指出,依據近年出土的長安貞順皇後(武惠妃) 墓石椁線刻畫,指出其來源于開元二十五年 (公元737年)男性胡人反彈琵琶藝術造型,進而修正了原為女性舞伎的說法。

反彈琵琶的造型是男人?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女人,中國男人也曾胖過

由此可見,來自異域胡人的“反彈琵琶” 藝術造型由皇家宮廷開啟并傳播,足以證明6至9世紀唐代已十分重視外來文化的吸納和發展。(蘭州晨報2020年3月19日,B08《一周記》)

反彈琵琶的造型是男人?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女人,中國男人也曾胖過

我們不搞藝術,也不從事藝術的研究,但是可以享受其研究成果。對此,我們想要說的是,人們在研究敦煌壁畫的時候,似乎從來沒有專門研究過中國人身材的變化,大約隻是說,唐朝時,流行以胖為美,是以,那些壁畫的形象都是無一例外地胖着。因為壁畫上形象大多以女性為主,給人的感覺是,唐朝的女性大約都很胖,至于男性,則仿佛不是那麼太清楚。現在好了,“反彈琵琶”的藝術造型成了男性,這一下子就改變了胡人男性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原來,他們也可以不是很瘦的,像現在人們所說的“孫猴子”的形象,是可以胖起來的。

反彈琵琶的造型是男人?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女人,中國男人也曾胖過

這個,似乎可以給我們這樣一個答案——在唐朝,胖着的不僅是女人,而且,還有男人。我們以大家熟悉的楊玉環與安祿山為例吧。楊玉環的胖,都是知道的,她似乎代表了唐朝女性該有多胖的流行趨勢,今天的網友給她臆想了這樣一個标準:身高1.63米,體重138斤。安祿山的體重在史書裡有,但很少有人在意。《舊唐書》記載,他年輕時就很胖,但因有人嫌他肥,為了讨得别人的歡心,他以節食減肥,總不敢吃飽飯。後來,做了官,官當大了,無所顧忌了,“益肥壯,腹垂過膝,重三百三十斤”。走路的時候,侍從要左右扶着他,“擡挽其身,方能移步”。騎馬的時候,馬也受不了,每走一陣子就得換馬。

反彈琵琶的造型是男人?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女人,中國男人也曾胖過

肥胖讓安祿山上皮帶都成了困難,自己上不上去,每次隻好讓貼身侍者李豬兒用頭頂着他的肚皮,才能完成此項工作。姚汝能所作《安祿山事迹》中稱,安祿山“自稱得三百五十斤”,為此,唐玄宗笑他肚子上的肉都能拖到地上了。但是,安祿山跳起胡旋舞來卻能急轉如風,沒有一點含糊。

很啰嗦地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表達這麼一個意思,即在開放的唐朝,男人們也曾經胖過,安祿山應該不是個例。或者,更直接地說,當時男人和女人們都曾經肥過,但為什麼會肥是一個值得今天研究的問題。有一個基本的事實是這樣的,就肥瘦而言,無論把它放在任何一個時代,變化都應該是不大的,就是說,沒有了唐朝的楊玉環與安祿山,人們照樣可以研究這個問題。

反彈琵琶的造型是男人?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女人,中國男人也曾胖過

比如,我們現在一些小夥兒與俄羅斯以及中亞一些國家的女孩子戀愛,婚前,女孩子漂亮、身材也好,但婚後一下子就變胖了,讓小夥兒們多少有些不能接受。為什麼一結婚就會變胖,事實是人一結婚都會變胖,但這種變胖分明是快了一些。對此,一些人給出的解釋是,飲食結構的不同,女孩子在結婚前因為飲食偏重肉類身體内部有大量能量的堆積,一結婚就顯現出來了;還有就是女孩子以前生活的地方比較寒冷,婚後移居中國内地後,因為氣候變暖,是以胖了。這些解釋仿佛都立不住腳,但胖了卻是個事實。

反彈琵琶的造型是男人?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女人,中國男人也曾胖過

在這個事實裡,讓人感覺非常開心的是,這種組合生出的孩子,胖瘦适中,非常漂亮,也有混血的聰明。仿佛在向人們講述着這樣一個問題:一代女性婚後的變胖,意味着下一代的美麗和漂亮。為什麼呢?我們說不清,但能說清的是,在唐朝之後的宋朝,中國人不但恢複到了原樣,而且變得更漂亮了——唐朝随着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讓中國人變胖了,但到了宋朝,這種肥胖似乎消失了,中國人不但恢複了瘦的原樣,而且,與漢代相比,似乎更精神、更好看了。

反彈琵琶的造型是男人?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女人,中國男人也曾胖過

如此胖瘦的轉換,不僅在說明中國人身材的變化,似乎還折射出了文化、精神等等方面的因素,但這個命題實在是太大了,我們在此抛磚引玉——您怎麼看,幾千年來中國人身材的變化呢?歡迎大家一起讨論。這也是我們的曆史,更是我們的生活。謝謝!圖檔來源:澎湃新聞。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西部人文地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