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0萬秦軍為什麼會被項羽擊敗?因為秦軍中出了1個内奸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各地諸侯順勢并起。陳勝部将周文趁秦軍主力遠在邊地之際,統兵數十萬一舉突入函谷關,逼近鹹陽。

40萬秦軍為什麼會被項羽擊敗?因為秦軍中出了1個内奸

秦二世驚慌之餘,聽從少府章邯建議,赦免了骊山刑徒,臨時組建了一支20萬人的平叛大軍。出人意料的是,章邯統率的刑徒軍表現出超強的戰鬥力,很快平定張楚政權。

随後,章邯攻入楚地與項梁交戰。與此同時,戍守長城的20萬秦軍在王離統率下,南下支援章邯。秦軍用于平叛的總兵力已達40萬,實力遠超各地起義軍。楚将宋義對此深為憂慮,他勸谏項梁說:“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

40萬秦軍為什麼會被項羽擊敗?因為秦軍中出了1個内奸

但項梁被前期的勝利沖昏頭腦,對于兵力雄厚的秦軍非常輕視。果然,“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

章邯軍的異常表現

項梁一死,各地諸侯震恐。秦軍趁勢滅魏咎于臨濟,破趙國邯鄲。秦王朝平定各處叛亂,重新統一似乎指日可待。

然而攻破邯鄲後,章邯軍的表現卻出現極大反差。自秦二世三年十月至七月,在長達10個月的時間裡,章邯軍沒有任何戰績,甚至在王離與諸侯軍巨鹿大戰時,章邯也沒有任何實質行動。直至王離戰敗,章邯降楚。

章邯一直在消極避戰

王離兵圍巨鹿之時,章邯軍則駐紮在棘原,築甬道為王離大軍提供糧草。顯然,此時章邯已将王離大軍推至前線,而自己則退到了戰區之外。

如果章邯的做法是為了保護糧道尚可了解,但他接下來的做法卻明顯是在消極避戰了。

據《項羽本紀》記載,項羽破釜沉舟,引兵渡河,直接與王離交戰,最終王離被俘,涉間、蘇角戰死。章邯見王離兵敗急忙退卻。

而據《張耳陳餘列傳》記載,項羽首先攻破章邯甬道,緻使王離大軍缺糧,最終慘敗。

這兩處記載雖存在沖突,但無論項羽是直接攻打王離,還是首先擊退章邯後才與王離交戰,不可否認的是,章邯始終都在避戰。因為即便項羽首先擊敗了章邯,但其損失并不大,攻擊甬道的隻有2萬楚兵,而後來章邯投降時兵力仍有20萬,可見,他當時是有足夠的實力重返戰場支援王離的。

章邯消極避戰是因為聽到一個消息

40萬秦軍為什麼會被項羽擊敗?因為秦軍中出了1個内奸

就在巨鹿大戰之際,秦王朝後方出現巨大變動。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将軍馮劫死于趙高之手。秦二世三年,趙高繼任丞相。

此時,章邯派部将司馬欣回鹹陽面見秦二世,但司馬欣帶回來的消息是:“趙高用事於中,将軍有功亦誅,無功亦誅。”司馬欣告訴章邯,無論勝敗,趙高都要殺你,并力勸章邯降楚。既然輸赢都要被殺,那不如避戰自保。

不過司馬欣很可能欺騙了章邯。證據有4:

40萬秦軍為什麼會被項羽擊敗?因為秦軍中出了1個内奸

1.就在司馬欣力勸章邯降楚的同時,陳馀給章邯的勸降信中竟然也提到“有功亦誅,無功亦誅”,他告訴章邯,趙高“欲以法誅将軍以塞責”。

就算趙高确有殺章邯之意,應當是秘密進行,因為章邯手中尚握有20萬大軍,很會玩弄權術的趙高,豈會愚蠢到讓遠在趙國的陳馀都知道他要殺章邯?逼反了章邯,趙高拿什麼抵禦他手下的20萬秦軍?

2.巨鹿慘敗的同時,秦将楊熊敗于劉邦,秦二世下令斬殺楊熊,但對巨鹿之戰中的巨大損失,秦二世并沒有追究章邯的責任。可見,至少秦二世對章邯還是信任的。

3.章邯降楚後,項羽既沒有讓章邯統領20萬舊部,也未指派親信楚将前去統領,而是讓司馬欣率領章邯軍,足見對其的信任。

4.最重要的一條證據,《史記》記載,項羽分封諸侯時,立司馬欣為塞王,理由是“故為栎陽獄掾,嘗有德於項梁”。可見,司馬欣與項梁早有交情。這一點,項羽是清楚的,但章邯可能并不知情。

40萬秦軍為什麼會被項羽擊敗?因為秦軍中出了1個内奸

至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早在巨鹿之戰前,司馬欣就已經暗中聯楚,他編造了“有功亦誅,無功亦誅”的謊言欺騙章邯,深知趙高為人的章邯自然對此深信不疑。在這一背景下,章邯有意選擇避戰自保。而王離顯然不會想到,在自己側後方有20萬友軍的情況下,項羽依然敢對他發起攻擊。

可以說,正是司馬欣對章邯所施加的影響,導緻章邯擁兵自保,并坐視王離的20萬邊軍覆亡。而章邯降楚不久,他統率的20萬秦軍也被項羽坑殺。至此,40萬秦軍全軍覆沒,秦王朝再無生力軍可以平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