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文化在數千年的積澱裡,已是博大精深,任意遨遊也永遠探不到底似的。是以,得出一個結論:文化越豐富、越深厚的地方,定有美食!這不,巍山又印證了這樣的結論。
巍山的“扒肉餌絲”早已聲名遠播,一直讓人“垂涎三尺”。來到巍山,很多人都會迫不及待地尋着肉香,找到扒肉餌絲店,“甩”上一碗。那扒肉餌絲,一眼望去黃白分明、紅黃相映,湯白純厚稠滑,上面的扒肉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瘦肉細嫩香甜,餌絲則白而細膩,端到桌上,熱氣騰騰,滿座清香襲鼻,讓人忍不住口水直往肚裡咽,迅速動筷夾了一塊放到嘴裡,才算緩解。那潤滋滋,香噴噴覆寫了所有味蕾,好吃啊!一碗,幾分鐘前剛下了肚,又開始尋思着下次幾時再來。
餌絲是雲南人喜愛吃的一種米制品,持續年代無從考證。巍山的餌絲色澤潔白,質地細嫩并有筋骨,經沸水燙後不糊不爛又入口柔糯。除了出衆的餌絲質地,大的亮點是那的配料“扒肉”。
巍山的大街小巷,都可尋到大大小小的扒肉餌絲店,家家都道地,雖為同源,可細細品來又各有特點。
巍山扒肉餌絲之是以成為雲南的風味小吃,不僅是它的味美,還有它的藥用功能。扒肉餌絲溫中補氣、健脾健胃,還有美容功效,這些,隻要看看那鍋藥膳一樣的湯就能明白。
巍山人家家都會做扒肉餌絲,可這是何時開始的,卻沒有幾個人能說清楚。傳說,巍山的扒肉餌絲的創始人是南诏國較好代王細奴邏。有一天,細奴邏同彜族同胞一起在圍獵時碰到大火燒山,森林裡的野豬被燒死了,他們就把燒黃了的野豬煮着吃,覺得非常香美。後來就經常把獵到的野豬用火燒後再煮着吃,漸漸地就流傳下來。再後來細奴邏又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巍山餌絲,讓人們把燒豬肉與餌絲配攏吃,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今天色、香、味俱全的扒肉餌絲。現在,人們又創新式的把扒肉和餌絲分開裝,延續着另一個傳奇。
扒肉餌絲合着吃得多見,而“過江餌絲”算是另類,也很出名。一碗上乘的扒肉單獨盛一碗,餌絲配以肉湯一碗,加上獨特配方腌制的泡菜、腌菜、腌蘿蔔條和香酥花生各一份,合在一起就是一套集色、鮮、味、量俱全,香噴噴的“過江餌絲”了。吃的時候,是把餌絲夾入扒肉的碗裡,就着扒肉吃,鮮嫩的扒肉合着彈性十足、質地細膩的餌絲這麼一嚼,就滿口留香,回味無窮了。

大理創飛餐飲教育訓練學校,教學項目有300多種,大概分為早點包子,西點蛋糕,燒烤,炒菜,冷飲奶茶,川味小吃,火鍋、各種休閑小吃等等。
所有小吃教育訓練項目,既可固定開店,又可流動經營,四季經營,模式自由,沒有淡季,隻有旺季,投資少,利潤高,回報快,起點低投資隻要幾百元,就可實作創業老闆的夢想,是小本創業投資者較真誠的投資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