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延慶石京龍滑雪場熱鬧非凡,很多滑雪愛好者集聚在此,對運動的熱情擊潰了冬日的嚴寒。

石京龍滑雪場
在雪場最西側的一條進階雪道上,2021年北京市青少年U系列滑雪冠軍賽正在進行激烈的角逐。
2021年北京市青少年U系列滑雪冠軍賽現場
靠近起點的雪道上,站着一位裝備齊全的裁判,他目不轉睛地盯着小選手從面前的旗門疾馳而過,時而動作熟練地清理雪道上被雪闆滑出的溝壑和激起的浮雪,時而身形靈活地快速維護或修理被撞歪的旗門杆……他就是國家級高山滑雪裁判宋大維,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比賽中,他也将擔任裁判工作。
宋大維在比賽中
47歲的宋大維已有将近14年的高山滑雪裁判經驗,他的本職工作是北京聯合大學體育教學部教研室主任,教授排球和滑雪課程。從2007年開始接觸高山滑雪,他就愛上了這項運動,不但自己學習滑雪,還考取了裁判資格,并在2008年組建了北京聯合大學滑雪隊。
宋大維指導滑雪隊員進行平衡訓練
“當年,高山滑雪對于大學生來說還是一項隻能在電視上看到的運動項目,”宋大維說,“滑雪隊第一批隻招到了4名大學生。”但他憑借熱愛維持着這支隊伍的存在與發展。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後,冰雪運動更多地進入大衆視野,大學校園裡的愛好者越來越多,滑雪隊也壯大起來。如今隊裡已經有了20名隊員,比賽成績也逐漸提高,在2018年全國大學生滑雪比賽總決賽中拿到了冠軍。
宋大維在賽道上滑行
與滑雪隊同步發展的是宋大維的裁判工作,他先後參與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國際雪聯積分賽、全國滑雪錦标賽等賽事,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經驗。2017年後,他參加了北京冬奧會裁判的選拔,并在2021年正式确定将在2022年擔任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比賽項目的裁判工作。
穿上黑色的裁判服,宋大維感覺責任在肩
高山滑雪裁判工作非常複雜,分工細緻,一項大型賽事往往需要上百名的裁判協同工作。宋大維在比賽中常常擔任線路裁判,工作地點是在雪道上,負責平整賽道場地、清理雪道、更換修複旗門杆等。
宋大維在賽道上安裝旗門杆
“我的工作聽起來簡單,但其實不然。”宋大維介紹,“高山滑雪的專業雪道往往十分陡峭,線路裁判要能在半山腰來去自如,對滑雪技術的要求是最高的,另外還要有充沛的體能和耐寒能力,以及在緊張賽事中及時反應、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宋大維曾有過在零下36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下連續工作7個小時的經曆,“雖然穿着厚厚的專業保暖裝備,但不到一個小時就全身凍透,手腳麻木,全靠意志力堅持到了最後。”
線路裁判在賽道旁看着選手飛馳而過
位于延慶小海陀山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擁有世界上難度最大的高山滑雪賽道之一的賽道,宋大維在今年2月份參加了冬奧測試賽,對這條賽道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
宋大維在坐在纜車上前往雪道起點
宋大維有一對雙胞胎兒子,剛剛讀國小三年級的他們也已經接觸了高山滑雪。“我以前專心自己的工作,沒有好好地陪他們,到六歲多才帶他們學習滑雪,沒想到他們還是有一些天賦。我希望他們未來能成為高山滑雪運動員。”
宋大維在工作中
談到即将到來的北京冬奧會,宋大維說:“我可能有兩三個月的時間離開家人,希望孩子們能快樂生活,健康成長。也希望他們能有機會在電視上看到自己的爸爸。”
比賽結束,夜幕降臨,月亮升起,宋大維收好裝備滑下雪道
“能擔任北京冬奧會裁判工作,對我來說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一項大賽就是一次‘戰鬥’,我期望能以最精湛的技術、最頑強的精神、最好的服務為賽事貢獻自己的力量。北京冬奧會,我準備好了!”宋大維說。
宋大維(左1)和裁判同僚們在雪道上合影
來源 北京日報·京呈
攝影:和冠欣
文字:和冠欣
編輯:和冠欣
監制:李繼輝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