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被譽為現代文學的創始者,晚年卻極其凄慘,死因至今不明

而”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這則是魯迅先生文學思想的另一面,也是他棄醫從文的重要原因,意在告戒世人面對強權的壓迫時,若不奮起反抗,将淪為黑暗封建統治下的犧牲品。

他被譽為現代文學的創始者,晚年卻極其凄慘,死因至今不明

魯迅出生于沒落的舊官僚的家庭,自幼聰明好學,興趣廣泛。

少年時,除了在紹興的三味書屋讀過四書五經外,他對有優秀傳統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傳說故事等都頗為喜愛。

1898年,十七歲的魯迅先後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與陸師學堂學習,并于1902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獲得了官費留學日本的機會。

到日本後,魯迅首先選擇學醫,但仙台醫學學院的 “ 幻燈片事件”,使魯迅感到,”中國人的病不在身體上,而在精神上”。于是,他果斷選擇棄醫從文,而魯迅先生的選擇不僅影響了他的一生,也影響了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格局和程序。

1909年8月,魯迅從日本回國,在執教了幾年的,于1918年在《新青年》上正式發表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揭露和控訴中國幾千年 “吃人” 曆史,堪稱反封建的最強音。

他被譽為現代文學的創始者,晚年卻極其凄慘,死因至今不明

此後,魯迅先生一發不可收拾,以揭露封建社會黑暗、封建禮教吃人為主題的作品接連問世,《孔乙己》《藥》《一件小事》《故鄉》《阿Q正傳》相繼發表。深刻揭示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也反映了封建統治下的農村社會的劣根性和愚昧現狀。

除此之外,魯迅也寫了大量散文、詩詞及雜文,研究古代文化,撰寫了極具見地于史料價值的《中國小說史略》。

就是這樣的一位文化巨人,年僅五十五歲,便在上海逝世。

他在生前遭遇了無比痛苦的折磨,飽受疾病困擾,最輕時體重僅有37kg,但他直到去世前兩天還在堅持寫作。

而他的死因外界也衆說紛纭,其中最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他被譽為現代文學的創始者,晚年卻極其凄慘,死因至今不明

一是遭日本醫生須藤所害,須藤是魯迅在日本學醫時結交的朋友,後在魯迅大病時成為他的主治醫生。因魯迅留下一張X光片,許多專家認為,根據光片,魯迅的病屬于中等程度,不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左側肺部疱膜破裂使氣體進入胸膜,引起的自發性氣胸。

但這種病在當時并不是不治之症,隻需多加調理,便能治愈,而須藤隻是為魯迅簡單處理便草草收場。在他離開的第二天,魯迅便與世長辭。

另一種是自然病死,魯迅先生有兩個不良嗜好,一是長期熬夜,二是極愛吸食香煙。據資料記載,魯迅先生一生吸食香煙數量達到了幾十萬支,平均每天幾十支。而他自己則認為香煙能帶給他創作的靈感,這與他的逝世也有着極大關系。

他被譽為現代文學的創始者,晚年卻極其凄慘,死因至今不明

他的逝世也讓上萬人自發地為他舉行了莊嚴隆重的葬禮,群眾代表在他的棺蓋上覆上了 ”民族魂 ” 的大旗,以紀念這位 ”為了中華民族新生而奮鬥終生的文化巨人” 。

魯迅先生以那英勇的氣魄,不屈的精神,吹起了一遍又一遍,反封建、反黑暗的号角。為發揚革命文化同國民黨當局進行了不屈的鬥争,彰顯了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

朝花開了又落,它聽慣了風的溫柔,也聽慣了風的怒号,但它的夢卻從未忘掉,在你的呐喊中,即使是華夏的一棵野草,也将在狂風中矗立不倒,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