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李征:辦公室的燈光不懼長夜

編者按:在迎來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鄉村振興的大美畫卷将在中國大地上徐徐鋪展。

“憑寄還鄉夢,殷勤入故園。”近日,映象網特推出“吾鄉吾黨”之“我和我的家鄉”系列報道,看河南鄉村追夢人用心用情用力去描繪鄉村大美畫卷,實錄他們奮發向上的追求和思考,傳揚他們以農業農村現代化引領新時代的鄉村巨變,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映象網記者 申連偉 見習記者 蔡明明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李征:辦公室的燈光不懼長夜

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其中,鄧州市扶貧開發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李征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号。

2017年4月,經組織安排,李征從裴營鄉到鄧州市扶貧辦工作。恰逢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組織征求意見時,李征很擔心自己能不能扛起這個擔子,她深感責任重大,但多年的基層工作經曆讓李征對腳下的土地充滿了敬意。在這片廣闊土地上,有着最樸實真摯的情感,太多感人的故事,這也讓她下定決心,轟轟烈烈再幹一場。

從零開始 大幹一場

來到扶貧辦,一切都要從零開始。面對新的崗位、新的政策、新的行業,面對全市107個貧困村、8.2萬名貧困人口的脫貧攻堅任務,沉重的壓力壓得李佂透不過來氣。而扶貧辦作為全市脫貧攻堅工作的“參謀部”,她作為扶貧辦“一把手”,必須身先士卒,真正吃透弄懂“精準”二字含義。

為真正指導和掌握脫貧攻堅工作,必須深入脫貧攻堅一線,進村入戶、噓寒問暖、問計于民,才能找準“病根”,對症下藥,靶向治療。4年多來,全市有貧困人口的592個行政村,李佂走了400多個,入戶走訪5000餘戶。這些調研,讓她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有效彌補了不熟悉基層情況的短闆。同時,也讓李佂更深入地了解了百姓的心聲。

讓李佂印象最深的還是2018年的時候,那時鄧州市的脫貧攻堅工作正處于最吃力的爬坡過坎階段,扶貧辦人手也不夠,一個人恨不得劈成兩半用,加班熬夜已經成為常态,剛開始時,政府保衛科的人都很奇怪:“為啥扶貧辦總是忘了關燈,加班的話也不能天天那麼晚啊?”檢查幾次後發現是扶貧辦的同志還在加班工作。身邊同僚們的愛崗敬業、無私付出,時刻激勵着我、鼓舞着我、鞭策着我,督促我用更高的标準來要求自己。

把準“病根”開良方

面對村集體經濟薄弱、缺乏支柱産業、貧困群衆自主發展意願不高的現狀,我們積極向市委政府建言獻策,興産業、穩就業。通過光伏發電、小額信貸、公益崗安置、産業獎補等“八種途徑”,采取“龍頭企業+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種養殖大戶+貧困戶”“三種模式”,完善利益聯結,吸納貧困群衆就近就地就業,拓寬了貧困群衆收入來源,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脫貧攻堅進入收官之年,鄧州市剩餘貧困人口3146戶8353人,其中80%因病因殘緻貧。“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扶貧辦積極與民政、衛健、殘聯等部門協調,探索實施對全市特殊貧困群體進行集中保障。這一想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援,在摸底調研後,成立了由市委副書記宋金東任組長的市建檔立卡特殊貧困群衆“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上司小組,出台了《鄧州市建檔立卡特殊貧困群體“四集中”兜底保障實施辦法》。該方案還得到了省扶貧辦的肯定,在省扶貧動态刊發推廣。

征途漫漫 不忘初心

當談起脫貧攻堅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回憶,李征笑着說“貧困群衆脫貧後臉上洋溢着的幸福的笑容對我來說就是最深刻的回憶。”

在這次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中,獲得了全國先進個人殊榮,對李征來說既是巨大的榮譽,也是沉甸甸的責任。她深知,這項殊榮不僅屬于她個人,屬于所有參與鄧州脫貧攻堅的扶貧幹部。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成績僅代表過去。脫貧收官不是終點,鄉村振興任重道遠。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會議,對各級扶貧幹部既是肯定和鼓舞,更是鞭策和激勵。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任務依然艱巨。

李佂說,“從脫貧攻堅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再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隻有持續加強學習,不斷提升應對複雜局面、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水準,才能将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好。”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脫貧攻堅的順利收官離不開像李征一樣“扶貧人”的共同奮鬥,鄉村振興未來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