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2017年10月平山縣大型文史地理調查工程——平山村莊考工作啟動至今,在全體志願者和村考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平山縣717個行政村的村考文稿已全部入庫。
西柏坡和中山國是平山兩個國家級的文化品牌,也是村考要着重表現的。今天特推出平山村莊考中山國專題。
平山村莊考内容中涉及中山國專題相關内容的有上三汲鄉、兩河鄉的上三汲村、訪駕莊、穆家莊、中七汲、河渠、胡村、郭村、張楊村等共計30餘個村莊。寫入村考文内的中山國文物約百餘件。本專題特别邀請中山國研究專家黃軍虎進行指導。

兩千年前稱八雄
此後百代埋姓名
三番家破故國在
獨留一石記乾坤
■ 詩作者:張志平 河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會長,平山村莊考總策劃
■ 書法作者:張守中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員
中山國
中山國古城遺址位于上三汲鄉境内,1988年被國務院準許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2017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石刻
中山國遺址考古發掘自1974年,又經曆朔黃鐵路、張楊村、張家廟等多次調查發掘,先後全面勘探20餘年,結合史料研究,确認了《漢書·地理志》“中山桓公居此”的準确位置,明确公元前381至公元前296年中山國在此建都。城區北以林山、南以滹沱河為屏障,東、西以金水河、七汲河為護城河,地勢呈不規則桃形,東西約4千米,南北最長處約4.5千米。城内以南北向隔牆分為東、西城,東城分宮殿區、官署區、作坊區,宮殿區黃山為城區制高點;西城分王陵區、居住區、商業活動區,商貿發達,居民逾十萬衆,王陵區訪駕莊村南為桓公墓,穆家莊村北為成公墓。西城外有(cuò)墓與哀後墓,祭祀台設在胡村南山。
中山古城遺址平面圖
穆家莊出土戰國早期狩獵紋銅蓋豆
銅蓋豆紋樣展開圖
郎家村出土錯金銀嵌綠松石銅帶帶鈎
康家村出土刀币,(中山成白刀币、燕匽刀币)
郭村出土戰國青玉龍形佩
王墓等遺址先後出土珍貴文物兩萬餘件,涉及鑄銅、冶鐵、造币、釀酒、制陶、制玉等品類,錯銀雙翼神獸、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黑陶鴨形尊、銀首人俑銅燈、十五連盞燈等,造型奇特,工藝精湛,驗證了《史記》中山“作巧奸冶,多美物”的記載。銅版兆域圖為世界最早的有比例尺的建築規劃圖,鐵足大銅鼎、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中山三器
都城遺址出土文物中銅器、玉器和木條及封泥等可見文字者達100多件,共2967字或符号。其中“中山三器”鐵足大銅鼎、銅方壺、銅圓壺共1101字銘文,被稱為“中山篆”,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對中山國史研究尤為重要。通過“中山王”,“皇祖文武,桓祖成考”及“先祖桓王,昭考成王”字,确定了中山文公、武公、桓公、成公、、(zǐ cì)、尚七代世系;鐵足大鼎、銅方壺于公元前314年為假齊伐燕所獲“吉金”鑄成,并銘其事,填補了史料空白。
銅方壺銘文拓片(局部)
史乘有關中山國記載少而隐,唐初《史記索隐》載,“中山,古鮮虞國”。“鮮虞”名首見《國語》“(鄭)桓公為司徒(公元前774)”,“中山”名始見《左傳》“(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春三月”。鮮虞中山國先族為白狄,由夏商時代的北狄族發展而來。春秋末期從陝西經山西遷至河北中南部太行山東麓。戰國中期,中山國遷都至上三汲鄉一帶,達到極盛。其疆域範圍北至保定唐縣一帶,南至邢台北部,西至井陉、盂縣一帶,東至衡水地區西部。公元前296年,趙軍攻破中山國都城,國君出逃至齊國。趙國立王尚為傀儡,次年将其遷至膚施。中山國至此滅亡。中山國以“千乘之國”在列強中圖存,疊仆疊興,推動了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華夏民族的融合。清王先謙《鮮虞中山·國事表疆域圖說》(1881)概說,“中山為國曆二百餘年,晉屢伐而不服,魏滅之而複興,厥後七雄并驅,五國相王,兵力抗燕、趙而勝之,可謂能用民矣。”清郭嵩焘評論“戰國是以盛衰,中山若隐為之樞轄”。
戰國時期中山國位置示意圖
中山桓公墓位于訪駕莊村南
遺址範圍内墓丘封土高大,嘉靖三十二年(1553),耕種時曾發現金銀古銀器,賊衆樂師庫一千多人掘墓數丈堅不可入,後被逐走。1935年南七汲村民劉喜梅在古路溝發現刻有19字的“守丘刻石”,1970年代被征集後,對中山國都城遺址考古發掘和研究提供了珍貴的物料。中山王墓有别于傳統墓葬,主墓葬為中字形,主墓室旁分設庫室且不與墓室相通,也為不受遭到嚴重盜墓破壞起到了作用。
守丘刻石拓片(右)與釋讀文字(左)
1992年縣政府準許成立“中山國古靈壽城遺址管理所”,1994年省政府在中山國都城遺址内樹立保護标志,2001年建成文物陳列室,2003年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霁翔調研中山國遺址,2009年省長胡春華視察中山國古城遺址,2019年省長許勤視察中山國古城遺址。
首屆中山篆書法篆刻全國邀請展開幕
2015年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成立,陸續舉辦了首屆中山篆書法篆刻全國邀請展,出品了曆史紀錄片《中山國》并在央視播出,邀請全國著名曆史文物專家召開了中山國文化定位研讨會。在墓南建王陵陳列館,在墓北建成中山國文創體驗中心,文創系列産品獲首屆石家莊市文創大賽金獎、河北最美禮物金獎。現已完成了墓、桓公墓保護展示和哀後墓保護修繕工程。
中山國王陵陳列館鳥瞰
撰文:柴婷婷 冀生堂
特邀指導:黃軍虎
篆刻:王茁
攝影:崔志林、黃軍虎等
資料圖檔由中山國王陵陳列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