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安十二時辰》成暑期赢家,鬼才馬伯庸的寫作之道

《長安十二時辰》成暑期赢家,鬼才馬伯庸的寫作之道

這個暑期,電視劇大赢家應該是《長安十二時辰》了,這部劇以盛世大唐繁華長安做背景打底,制作精良,極富電影感,邏輯缜密環環相扣,從一開播就受到各方面的關注。

《長安十二時辰》成暑期赢家,鬼才馬伯庸的寫作之道

至今豆瓣26萬人給出了8.6的高分,可以說是國内古裝電視劇中的精品了。

但今天我不談劇,來談談文學鬼才馬伯庸的寫作思路。

馬伯庸有多紅?一年内他有三部小說拍成了電視劇,總投資超過10億,影視公司輪番争搶他的作品改編權。

《長安十二時辰》成暑期赢家,鬼才馬伯庸的寫作之道

除了《長安十二時辰》,馬伯庸的代表作還有《風起隴西》、《三國機密》、《古董局中局》等等,可以說都是與曆史和專業有關的著作,他的小說題材涉及廣泛,反應了中國一段時期的曆史面貌,并且經過了嚴格的搜證與考察,不然也寫不出如此還原古都長安盛景的作品了。

馬伯庸的小說細膩有趣,他是個讀書的行家,他閱書無數,每年至少讀2000萬字,藏書更是上百萬,很多書店根據他的書單排列貨架,是以對于寫作和閱讀,他的經驗值得很多寫作者學習。

《長安十二時辰》成暑期赢家,鬼才馬伯庸的寫作之道

馬伯庸被人常問到的問題是:如何獲得寫作的創意和靈感?

知識就像海洋,太多了可能會讓人窒息或毫無頭緒,那就需要每次帶着一個任務去讀書,有了明确的方向指引,讀下來的結果一定和淺嘗辄止地讀不一樣。

馬伯庸的代表作《古董局中局》說的都是古董鑒賞方面的專業知識,一般這類書對外行都不太友好,可是這套書情節波折,懸念疊起,挖坑布局,暗設伏筆,翻轉看似駭然,卻又能自圓其說,當讀者跟着主角的步伐一步步接近真相,又不由得拍掌贊歎大呼精彩。

現在《古董局中局》的銷量已經超過了100萬冊,成為了暢銷書,在寫《古董局中局》時,馬伯庸看了很多考古文獻資料後得到的靈感。

他覺得每一個好的創意,一定更要先有素材的土壤、閱讀的基礎,才能有靈感并開始創作。

《長安十二時辰》成暑期赢家,鬼才馬伯庸的寫作之道

如何在生活中捕捉到無形的想象,以及如何在原有資料和素材的基礎上展開想象,賦予它們不同的意義,是寫作者非常想要解決的問題。

很多知名的作家都有自己的創意技巧,有的是用聯想法,看着一個物體,不停想象它的來源、用途和引申含義,而馬伯庸也喜歡這樣的“思維遊戲”。

他最喜歡的命題之一是 “如果在沙漠中發現一整塊十噸中的黃金,該怎麼辦?”

對于很多人來說,這都是個麻煩,說發财吧,十噸重的黃金成為私有财産是有難度的,怎麼運出去?怎麼處理?找人幫忙,怎麼保密?怎麼才能分割成小塊,賣出去?怎麼找買家?怎麼有命享受财富?

這些複雜的問題都很開腦洞,隻要找到一種完結方式,從後推導出過程,一個懸疑故事的雛形就出來了。

馬伯庸已經玩了這樣的思維遊戲很多年,規劃過程雖然很花功夫,在原有材料的基礎上展開想象力,卻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雖然很多思維遊戲他并沒有用在自己的小說裡,但是在他的心裡早已經建構了一個大場景,讓他能夠在寫作中遊刃有餘。

《長安十二時辰》成暑期赢家,鬼才馬伯庸的寫作之道

馬伯庸覺得讓曆史小說擁有曆史感,最重要的是對生活器物、細節的描摹和對當時社會規則和觀念的呈現。

為了寫好《長安十二時辰》,馬伯庸在搜集資料的時候把長安城布局一坊一坊地敲進表格裡,然後再參照楊鴻年的《隋唐兩京坊裡譜》和《唐代長安詞典》,邊讀邊把諸坊的功能、典故、所居名人寫進批注裡,地圖完成了,整個長安的面貌也展現得更加透徹。

《長安十二時辰》說的是盛世大唐,花錢,唐代用銅錢和布帛;《古董局中局》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劇中所呈現那個時代的器皿、擺設,這些細節方面的描寫,能夠更加烘托環境,讓讀者身臨其境。

《長安十二時辰》成暑期赢家,鬼才馬伯庸的寫作之道

馬伯庸喜歡構思巧妙,視角獨特有特殊風格,略帶點靈異色彩,但有充滿理性和推理的作品。

馬伯庸的小說中,或多或少都帶有懸疑色彩,這類題材也是最能抓讀者的心,而他本人也是個懸疑小說迷,對他來說讀民國第一大案比看柯南破案還要刺激,他會用看待世界的另類視角來解讀作品,幫助讀者找到提升知識逼格的捷徑,打開進階腦洞的基礎。

《長安十二時辰》成暑期赢家,鬼才馬伯庸的寫作之道

​寫作,對于很多人來說,是值得修煉一生的功課,但也有很多人雖然看了很多書,卻并沒有太大進步,并沒有找到自己的寫作方法。

根據文學鬼才馬伯庸的寫作經驗:書是一定要讀的,多讀一些名家的作品,還要帶着問題去讀,要給自己設定思維遊戲,展開想象力,打開腦洞,更重要的是要不間斷地寫,讓寫作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地一部分,這樣持之以恒地堅持,一定會享受到寫作帶來的收獲與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