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行業自律推動大資料産業信任體系建設

“建立規範的大資料流通信任體系刻不容緩。”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大資料分論壇上,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餘曉晖抛出了這一觀點。他認為,大資料蓬勃發展,資料流通市場前景廣闊,建立規範的大資料流通信任體系迫在眉睫,行業自律将在其中發揮巨大作用。

餘曉晖介紹,完整的大資料産業鍊結構包括資料産生、流通與應用環節。資料經過收集、加工、清洗,再通過交易市場來提供給應用方。其中,資料流通是打通産業鍊的關鍵環節,也是實作資料隐私保護的重要環節。在國外,資料流通産業始于2007年。随着大資料産業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資料交易業務得到快速發展,湧現出微軟資料市場、亞馬遜公共資料集、甲骨文線上資料交易、富士通資料市場等一批知名資料服務商。這些公司有的專注于政府資料,有的提供多樣的資料服務,形成了總體上豐富多樣的資料交易市場。而在我國,資料交易産業卻是剛剛起步。直到2015年4月,國内第一家資料交易平台——貴陽大資料交易所才正式上線。截至上個月,我國已經建成并營運的大資料交易所或交易平台已經超過10家。預計到明年年中,這一數字将達到15~20家。

大資料交易平台建設正處在井噴期,而且平台的變現能力正在得到穩步提升。餘曉晖表示,流通環節的加強,使得我國的大資料從個人資料收集角度來講,海量的資料收集難度比較大,收集過程中透明度也比較低。在資料分析過程中,通過對資料的深度挖掘分析,可以形成使用者畫像,将會給個人隐私帶來威脅。而在流通環節,由于多方主體的介入,使得資料轉移的控制力差,資料洩露的風險正在加劇。

餘曉晖認為,由于缺乏統一的資料交易規則,資料交易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資料的權屬不明确,交易标的争議也很大。二是由于資料的定價模式不統一造成資料資産的評估也存在困難。三是資料安全問題比較突出。如何確定資料交易過程中不被洩露、竊取、篡改、複制是目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四是資料交易監管機構未明确。資料産業鍊正在逐漸得到完善。

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導培育大資料交易市場,開展面向應用的資料交易市場試點,探索開展大資料衍生産品交易,鼓勵産業鍊各環節的市場主體進行資料交換和交易,促進資料資源流通。”餘曉晖認為,這一檔案從政策層面肯定了資料流通市場的地位。但資料資源交易機制和定價機制都還未明确,規範交易行為的舉措都還在研究制定中。

餘曉晖指出,目前建立規範的大資料流通信任體系主要需要解決的有三大問題:一是資料權屬問題需要得到準确界定。從傳統意義上來說,資料的所有權應當屬于資料的原始提供者。但基于原始的使用者資料,在去除個人身份屬性之後的資料産權問題,如何劃分資料主體、與資料控制者的産權邊界,亟待業界統一認知。二是資料隐私保護問題需要大力規範。目前,基于大資料對使用者的行為特征進行分析并得出使用者偏好的營銷行為已經廣泛開展。然而,與此相關的個人隐私洩露問題也被廣泛探讨。對公民個人資訊的保護,與資料的擷取和使用存在天然的不協調。這方面的法律法規亟須完善。三是資料流通各環節标準缺乏統一共識。一件商品越标準化,對其進行交易就越友善。然而,由于資料本身的屬性,其清洗、分析、存儲、定價等問題都存在一定特殊性。資料買方事先無法獲知資料使用的效果,因而無法評判資料價格的合理性,導緻資料買方需求不足。

在法律法規未完善的前提下,行業自律對建立大資料流通信任體系有着重要的意義。餘曉晖認為,今年4月27日,在網信辦、工信部的指導下,信通院聯合大資料産業界54家核心企業,共同發起《資料流通行業自律公約》,标志着資料流通領域已經形成初步規範并達成行業共識。行業自律有助于營造公平有序的大資料生态環境,加強使用者資料保護,促進資料交易、共享、轉移等環節的規範有序,推動資料的價值開發。下一步,信通院将重點推進資料流通合規性的第三方評測與認證。目前,試點的測試工作已經完成,接下來将在全國範圍内開展起來。

通過行業自律的方式建構大資料流通信任體系,将推動資料在不同實體間有效流動、發揮資料資源更大價值。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