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穿雲箭,王牌永流傳。

奧斯卡.布施
奧斯卡.布施(Oskar Bösch)1924年5月18日出生于奧地利的霍克斯特(Höchst)。1943 年加入德國空軍前,他參加過為空軍提供後備人才的準軍事組織青年飛行團,取得了滑翔機飛行證書。參軍後,布施在斯特丁—阿爾丹(Stettin-Altdamm)的航空學校(Flugzeugführerschule)接受初級飛行訓練,爾後在法國南錫完成JG101進階戰鬥機飛行訓練。1944年2月被派往位于阿維尼翁(Avignon)的西線後備補充聯隊(Ergänzungs-Jagdgruppe West)等待前線部隊接收。
青年飛行團成員接受飛行指導
布施很快就接到去JG3聯隊報到的通知。他在去新崗位的途中,親眼目睹了一次盟軍鋪天蓋地的大轟炸。可以想象,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強烈的家國情懷被徹底激發,他決心用自己的飛行技術痛擊來犯者、保衛家園,改變現狀,作一名優秀轟炸機殺手。于是布施自願加入風暴1(Sturmstaffel1)中隊,這是一個專門的反轟炸機部隊,駕駛裝備大口徑機炮和厚重裝甲的 Fw190,駐紮在柏林西部的薩爾茨韋德爾(Salzwedel)。
Fw190戰鬥機
布施在4月底加入該部。4月28日,他駕駛Fw190進行了适應性飛行。這種笨重的戰鬥機談不上有什麼格鬥性能,它唯一的目标就是敵人的重型轟炸機,如果運氣不好遭遇對方戰鬥機攔截的話,生存指數相當渺茫,這也是該部隊為何隻招自願者參加的原因。在當天的4次飛行中,布施總共飛了大約60分鐘!時間雖短,但對于一個有潛力的、急于上陣實作抱負的精神小夥來說,足夠了。
1944年4月29日,美第8航空隊出動3個轟炸機師的679架轟炸機對柏林進行空襲。德國人在此次攔截行動中表現不錯,總共有271架Bf109和Fw190與敵機發生接觸。美方損失60餘架轟炸機和10餘架護航戰鬥機,德國人損失21架戰鬥機和12名飛行員。布施中士在吉夫霍恩(Gifhorn)東北、海姆斯特德(Helmstedt)西北,梅開二度接連擊落2架B-17,看來這個小夥戰鬥意志很強,極具侵略性。不過,話又說回來,德國人的戰鬥機還不到對手轟炸機的一半,怎麼能扭轉戰局呢?苟延殘喘而已。
B-17轟炸機編隊
5月初,風暴1(Sturmstaffel1)中隊解散并入Ⅳ/JG3大隊,布施被配置設定到11/JG3中隊。5月8日,這個充滿激情的中士在沃爾夫斯堡(Wolfsburg)附近再次取得兩連勝,打下B-17和B-24各1架。在生活中總有一些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放出豪言壯語,但真到了付諸行動的時候卻很難看到他們的身影。布施很明顯不是這種人,他的表現總是高過所有人的預期。一句話,有些人淪為笑柄,有些人則成為傳奇。
B-24轟炸機
1944年7月18日,在肯普滕(Kempten)東南方向,布施打下1架B-17轟炸機,這是他第5次空戰勝利。作為一個年輕新手,前5次戰果都是四引擎重型轟炸機可絕非易事。我甚至都在想象他每次見到轟炸機時躍躍欲試、急不可待的樣子。像他這樣的人,能夠為了自己的初心锲而不舍、堅持不懈地為之奮鬥、拼殺,并且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用一句文言文來形容就是:先帝恨少。是的,如果他早一點服役,或者多一些這樣的精神小夥,也許德國人的日子不會過得這麼難。
B-17轟炸機
1944 年11月上旬,布施轉入14/JG3中隊。11月2日,他在哈爾(Halle)附近打下1架B-17,這是他最後一個轟炸機戰果。随着戰争形勢的愈發惡劣,千瘡百孔的帝國防空網形同虛設,盟軍各型戰機肆意往來攻擊一切可以攻擊的目标。12月15日,年輕的王牌飛行員布施打下1架P-51野馬戰鬥機,這是他第一個戰鬥機戰果。他用這次勝利表明他不僅僅隻能對付笨重的轟炸機,和戰鬥機翻滾格鬥同樣可以做得非常之好。1945年1月1日元旦這天,他的戰果裡又增加了1架噴火戰鬥機。
P-51野馬戰鬥機
此後,他随部隊轉到東線迎戰蘇軍戰機,又取得了不少勝利。布施跟其他大多數王牌飛行員在戰争臨近結束前保持待機狀态不一樣,他一直堅持飛行,好像還沒有玩夠,亦或者是還在為自己的初心做最後的努力。1945年4月24日,布施在柏林上空與1架雅克-3戰鬥機相撞,幸免于難,這成了他在戰争中的最後一次勝利。戰後,布施繼續從事他最熱愛的運動—滑翔,并且毫不意外地聲名遠揚。在他短暫的戰争生涯裡一共取得18次勝利,其中東線8次,西線10次,包括8架重型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