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聯網産業中,系統內建商扮演什麼角色?為什麼如此重要?以及如何赢取更多物聯網項目的文章?4天完成一個物聯網項目,看似不可能,透過系統內建商讓不可能變成可能。據Gartner預測,2017年将是物聯網進入爆發式發展的一年。在這個過程中,系統內建商的大量參與則是物聯網快速發展的助推劑。
我們眼中的系統內建商
物聯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生态系統,它涵蓋了很多部分,包括:傳感器或終端裝置、網絡連接配接、平台和商業模式等。
在物聯網生态中,沒有一家供應商能夠提供覆寫所有的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同時,我們也希望這種事情不會發生。——Axonize營銷副總裁:Shahar Peleg
如果你使用了某家公司的終端裝置,那麼這就意味着你的物聯網應用将會受限于這些裝置所擁有的功能。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的公司是一家裝置供應商,那麼所接入的平台同樣也會對你的裝置有所限制。
然而,物聯網的真正價值在于其無限的可能性,我們應該要能夠根據自身的需求出發選擇最合适的方案,實作收益最大化。
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提供複雜的、靈活的解決方案的廠商就顯得相當重要。縱觀曆史,可以把這些項目合并起來的就隻有系統內建商。他們在組建網絡,IT和安全項目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進而輕松完成來自不同廠商的終端、軟體之間的互操作,同時還能教育訓練使用者,讓他們能夠獨立完成監控和維護應用程式的任務。
系統內建商是物聯網快速發展助推劑
在Machina Research的一份名為“System Integrators are most trusted to deliver the IoT”的研究報告中,他們聲稱如今已有70%的公司與系統內建商進行合作。此外還指出,當下44%的物聯網項目是由系統內建商完成的。
系統內建商能夠提供所有業務子產品和系統。當涉及跨業務部門時,我們能夠看到,物聯網對于企業的影響之大。實作智能制造工廠的宏偉願景,不僅要連接配接的各個生産線,還要完成倉庫甚至整個供應鍊的監控等。每個步驟都是由某個獨立的部門完成的,但是可以通過物聯網應用程式使它們聯系到一起,并基于此得到相關的見解。
除了項目管理之外,系統內建商還能順利地通路多個業務部門。一直以來,系統內建商提供了各種已有的、被廣泛應用的系統內建軟體,比如CRM,ERP, BMS和WMS。在物聯網時代,這一點可謂是重中之重。通過現有的系統,物聯網資料應該得到充分利用,以便釋放其隐藏着的巨大的價值。
物聯網時代下的系統內建商
目前,很多企業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所面臨的問題其實可以通過物聯網手段得到解決。就拿冷藏貨物作為例子,一些企業隻認識到他們需要一個更加合适的溫度計,或者聯網的溫度計。但他們并不知道除了聯網的溫度計以外,還可以輕松擴充到各種名額的監測,以實作遠端控制、優化冷藏空間的目标。
物聯網技術帶來了許多可能性,但是很難将其影響細化到某個業務或者某個項目階段。是以,物聯網系統內建商和服務提供商的專業知識也顯得非常的重要。
因為這些廠商接觸了衆多的項目,并且他們的業務涉及到了多個行業,他們更加了解要如何建構一個業務案例、如何将一個大型項目細化到多個階段,進而讓他們的客戶能夠立即處理某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并增加額外收益。在許多情況下,借助系統內建商在垂直領域的專業知識及對業務驅動因素的深刻了解,同樣為改善物聯網應用設計帶來了積極的作用。
靈活物聯網:從小規模應用開始
我們已經知道了物聯網項目的複雜性,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的參與者和供應商的數量。這種複雜性正是我們需要從小規模開始的原因。畢竟物聯網是一個比較新穎的概念,并且在很多領域未經證明。結合其無限的可能性,終端客戶将很難做出一些大的承諾。
當然,能否做出承諾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資源及潛在的業務。對于這些從小規模應用開始的供應商來說,想要将他們業務規模化确是非常困難的。而這時候正是系統內建商展現其作用的好時機,他們能夠幫助這些廠商的業務實作規模化。如何從概念轉換到實際行動中?我們認為這時候系統內建商的重要性就得到了展現。
在與監測溫室的種植者溝通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了他們的需求:
監測大棚内的溫度、濕度、pH值、風、水位、鈣含量等;
實作電機、閥門、泵等實體裝置的監控及遠端控制;
在同一個平台上實作以上所有要求;
施工時間不能太長;
在預算有限情況下進行。
從需求來看,這是一個包含了衆多業務邏輯的、複雜的物聯網項目。對于某些內建商來說,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來找齊所有的傳感器、進行測試,然後才能與種植者所有業務邏輯協調配合。即使做到這裡,這還是平台未啟動之前的工作。
是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能夠識别出整個項目中影響最大的兩個點,以此作為切入點是否會更好?再做一個假設,這兩點很容易就能滿足,比如溫濕度監測,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先以一個最小的“PoC”類型的項目運作,在最短時間内提供有價值的資訊?然後在此基礎上繼續建立更完善的監測系統,是否會更容易些?
面對那些有偉大的物聯網願景的企業,我們的建議就是快速切入、從小規模做起。即,在因為目标複雜而讓人産生眩暈的感覺之前,首先建立一個小型項目并運作起來。我們稱之為靈活物聯網!
一個物聯網項目能夠快速發展的關鍵是可配置性。可以想象,我們很難在完全沒有專業的服務或DevOps的情況下,開始一個物聯網項目,即使這隻是一個小型的項目。另外一個關鍵點是能否在任何協定下與所有的傳感器相容。
4天完成一個物聯網項目,這是真的嗎?
如果你已經知道了要使用到哪些傳感器,那麼在4天之内建立一個能夠給客戶提供實際價值的物聯網項目就變得非常簡單。
每個系統內建商都關心将某個物聯網項目變成可擴充的、可重複的業務。比如需要在某個項目上添加産品,那麼就要确定能夠不斷重複。最初的幾次在時間和資源方面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隻要過了這個初始階段,這時候也許就能看到盈利的希望。
下面我們從三個角度來談論如何赢取更多的物聯網項目。
垂直擴充:給某個客戶解決一個需求,在此基礎上繼續建設。如給一家酒店提供資産管理服務,在此基礎上增加節能方面的服務。
水準擴充(同行業):給某個客戶解決一個需求,随後擴充到其他客戶。比如,給一個快餐連鎖店解決了大量問題,然後重複利用于其他餐館。
水準擴充(不同行業):為某個酒店客戶解決了資産管理問題,能将方案擴充到滑雪場;為某個餐廳解決了節能問題,能夠滿足超市同樣的需求。
對于系統內建商來說,物聯網的發展也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當你深入了解之後,你會發現,每個客戶的需求都有所不同,有些客戶追求安全可靠,有些追求成本可控,當然也會因為業務流程的差異對業務邏輯産生了相應的影響。那麼在這一片定制化遍地開發的領域裡,作為系統內建商該怎麼做?
第一:選擇一個合适的物聯網平台。你不能為每個項目開發後端,甚至自己不想開發自己的後端,畢竟這需要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
第二:平台需要支援任何裝置、系統和協定。當某個平台可以滿足随意添加裝置類型時,那麼這就意味着你可以基于這個平台進行垂直、水準擴充,同時還能根據需求進行自定義。此時,你不需要提前計劃完整的物聯網項目或者縮小客戶定位。
第三:業務邏輯能夠很容易進行改變。無論業務是進行擴充還是定制化都将依賴于業務邏輯的修改。你需要能夠獨立處理這些問題,以便你在每一個步驟中可以省去其他不僅昂貴還耗時的專業服務。
第四:響應速度足夠快。如果你要想客戶提供物聯網項目,你必須能夠快速給出回報。
第五:跨應用的服務能力。在垂直擴充方面,你需要能夠繼續建構應用程式,如果您已經為某個客戶建立了一個智能倉庫,并希望擴充到智慧物流方面,那麼就需要讓兩個應用程式能夠進行互動。
希望你在看完本文之後,了解為什麼要從一個小型的物聯網項目着手,并知道如何從一個小項目開始,規模化發展這個項目,進而赢得更大的市場機會。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