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踏進數字時代的關鍵下一步,是在全球網際網路和商業戰略中內建進雲。我們在收集、共享和消費資訊方式上的進步,不僅轉變了商業模式,還改變人類社會本身。事實上,我們太習慣于改變了,以至于想都不想就接納并适應之。而且,我們也必須快速适應。隻要花時間多想,就有可能被下一個創新抛棄,成為無望的落後者。
雲已經成為強力的颠覆性技術,通過轉變存在幾十年之久的傳統計算架構和最佳實踐,讓公司企業更加靈活、可用,響應性更好。當然,我們每次擴張或改變網絡邊界,都會增加潛在的攻擊界面,而采納新東西的相關風險,也常常在我們不知道的時候降臨——因為威脅會突然從我們沒預料到的方向,通過我們沒多少操作經驗的技術,突襲!
這方面的挑戰,在于有價值的公司資訊不再坐落在資料孤島上。通過不斷增加的各種方法,使用者、裝置和應用,都可以從任何裝置或地點通路任何資訊,或與任何人互動。我們一直倚賴的傳統安全模型和技術,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如我們所見,網絡罪犯早已準備好利用我們技術、協定或服務中的各種漏洞了。
于是,在我們重塑社會的同時,理性地進行安全再思考也是必要的。
當然,我們現在正見證着專業化安全的加速采納,比如虛拟化、按需資料中心防護、Web應用防火牆、移動裝置安全、瘦用戶端、安全電子郵件網關、進階威脅防護和沙箱。其中一些工具是本地部署的,一些安置在遠端和移動裝置上,大多數則是部署成保護關鍵雲資源的服務。
但是,數十個孤立安全工具和平台,無論它們與新雲網絡有多相關,都新增了它們自身的問題。疲于奔命的IT團隊裝備不良,不足以部署、配置、監視和管理幾十個單獨的安全工具,尤其缺乏良好的手段以建立一緻的政策實施,或在不斷擴張的分布式網絡中關聯起這些裝置各自産生的威脅情報。
是以,對很多公司而言,他們的雲基礎設施和服務,已經成為了安全政策中的一大盲點。正如我們相當清楚的,分布式網絡,尤其是雲環境中,任一部分可見性的缺失,都可能造成數字業務的災難,甚至可能對整個新興全球數字經濟造成影響。
我們需要重新設計安全部署的方法以應對這一新挑戰。所需要的,就是可随公司的雲遷移而動态擴張和适應的互聯安全架構。安全政策和實施,需要跟上資料、使用者和應用在智能終端、無邊界網絡、IoT裝置和雲環境中的移動,保護它們不受侵害。
NSA在其活躍網絡防禦倡議中提出了3項基本要求,要想充分防護當今動态分布式網絡,新的安全方法顯然要圍繞這3條打造:
內建——安全、網絡和雲工具需要連接配接成一個單一的系統來增強可見性,關聯和共享威脅情報,以及建立一個統一的面闆以增強可見性、管理、編配和分析。同步——為形成協同的攻擊響應,安全解決方案應能在整個關鍵網絡、系統甚至雲端實時同步檢測、分析和緩解威脅,有效隔離受影響裝置,動态分割網絡段,更新更新規則,移除惡意軟體。自動化——為使安全解決方案适應動态變化的網絡配置,并實時響應檢測到的威脅,安全措施和對策需要能夠自動應用,無論威脅的來源是哪裡,不管被攻擊的裝置或服務是哪些。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想達到這樣的程度,安全解決方案同樣需要圍繞開放應用程式設計接口(API)、開放身份驗證技術,以及标準化遙感資料進行設計。這些标準讓公司企業得以主動收集并共享威脅資訊,分發緩解指令,改善可見性和情報,加強态勢感覺,擴大同步攻擊響應。
随着公司企業加快雲遷移程序,以下3點是需要考慮的:
確定雲提供商處可用的安全工具和服務,與已經部署在本地網絡中的那些是相容的。
在評估新安全解決方案時,将對開放标準的支援列為重要要求。
確定可見性和控制擴充到你的雲基礎設施,且在整個暑假流轉過程中都能建立、分發和實施安全政策。
這麼做,将會使你能夠集中分析和共享威脅資訊,有效産生和響應網絡威脅警報,自動化統一的檢測,在整個分布式網絡環境中做好進階網絡攻擊的防禦。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