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慧城市建設步入“深水區”

“智慧城市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目前已從以‘硬體’基礎建設為主的傳統模式,轉為以‘軟體’建設和系統整合為重點。”作為創新型技術服務商,榮獲“2016中國領軍智慧城市廠商獎”的軟通動力資訊技術(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軟通動力”)全面亮相本屆高交會。軟通動力進階副總裁葉朱荪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智慧城市建設已步入“深水區”,要注重大資料、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運用。

談及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葉朱荪告訴記者,智慧城市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未來将更注重資料融合、城市營運和産業結合,從原來垂直領域的單一系統整合向橫向領域的不同系統整合轉變,而且特别強調解決現有的“資訊孤島”、“資料碎片”問題。“這種橫向整合将帶來‘資料碎片’的規整,帶來實時有效的展現,除了為政府科學決策和城市管理提供資料、資訊參考外,未來也将更關注民生,提升公共産品、服務品質和城市的宜居水準,進而關聯城市産業發展,真正實作城市管理和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葉朱荪說。

經過多年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砥砺深耕”,軟通動力智慧城市戰略布局已在全國100多個城市展開,方案在50多個城市成功落地并穩定營運,還與華為聯手進軍全球智慧城市市場。今年9月,軟通動力與羅湖區簽訂合作協定,共建“智慧城市産業園”,其華南總部也将落戶羅湖。

葉朱荪認為, 深圳不僅資訊化建設基礎雄厚,而且市民對智慧城市建設的開放度、接受度也很高,是國内最有條件成為新型智慧城市标杆的區域。他建議,深圳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注重四個要素:一是各部門、各領域系統的整合、資料的融合打通,真正打破資訊壁壘,突破資訊藩籬,實作資料的安全、可用、價值變現;二是突出社會化參與和市場化運作,以更加開放的姿态強化與企業的合作,以社會和市場力量加速城市智慧化;三是更加強化“以人為本”,智慧城市建設更強調服務民生,提升公共服務的個性化和精準化;四是注重大資料、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運用,智慧城市建設要有前瞻性,應用新技術為城市的更新和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