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7日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一帶一路”資訊化論壇上,國際電聯秘書長特别代表楊曉雅指出,2020年,5G發展将初見雛形,物聯網将有望接入約500億的終端裝置,ITC領域投資将成為全球城市基礎投資的部分,物聯網也将成為資訊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
ITU作為聯合國重要的資訊技術發展部門,緻力于推動開發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推進無線電頻譜資源的合理科學配置設定,去年召開的WRC-15大會決定提高移動帶寬的容量,這一決定大幅度提升移動帶寬的滲透率。這一點尤其有利于歐洲,中東、中亞以及非洲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此外,通過案例分析和最佳實踐來追蹤寬帶部署的成功經驗與挑戰,并給予政策指引。在标準化發展方面,ITU剛剛完成5G方面的新一代标準技術建設,還積極推動許多寬帶高新技術發展,提高銅線傳輸速率和光傳送速率等,進而滿足長距離交通網對于視訊資料流量的需求。2010年,ITU建立了聯合國寬帶新标準,引領各國特别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相關企業擴大業務領域的合作。
楊曉雅認為,在參與“一帶一路”的戰略合作過程當中。首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基于技術發展與國際标準的交流與讨論,能夠有效地促進各國基礎資訊設施之間的互聯互通。
其次,需要各國多樣化的财政支援與特定的财政優惠,能夠有效吸引中國電信營運商與裝置制造商參與推動沿線國家的資訊基礎建設。這樣的會議以及我們ITU這一平台,可以促進各方的資訊共享和交流。
再次,“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可以在資訊基礎建設、網際網路應用、資訊内容交換、大資料合作、智能制造等領域鼓勵新的合作,提供各種合作機會。我們将加強互聯互通、資訊互通、合作交流,尤其是在基礎設施之間的互聯互通。
楊曉雅認為,除了資訊基礎設施建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網際網路應用、資訊内容交換方面的合作前景也很廣闊,比如說大資料、智能制造等。華為等中國企業已經走到了全球4G的前沿,BAT等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也開始在全球市場引領潮流。歡迎中國ICT服務公司加入ITU的各類合作機制,共同解決跨國的互聯互通等問題,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成功推行、為網際網路連接配接世界的發展作出貢獻。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