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戰略管理角度看ERP系統資訊缺失

國内真正實施過ERP企業往往有這樣的感歎:花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人力實施和運作了ERP,結果上司要的決策支援資訊仍然拿不到,面向境内外資本市場運作所需要的合并财務報表也無法自動化提供。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在回答問題之前,讓我們首先研究企業戰略管理的内容及其對資訊的需要,然後看看ERP滿足這些資訊的程度。

所謂戰略管理,分為三個步驟:戰略分析、戰略選擇和戰略實施。

在戰略分析階段,企業根據其宗旨、戰略目标,分析其外部環境的機會和風險以及内部資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強弱點。

在戰略選擇階段,企業首先提出不同的戰略方案以供選擇,然後評估各戰略方案,從風險和價值的角度選擇最優方案,并制定所選擇戰略方案的實施政策和計劃。

在戰略分析和戰略選擇階段,企業需要收集和掌握企業内部資源的資料和外部環境的資料,并應用戰略分析和選擇的工具如包括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經濟增加值模型的戰略财務決策支援工具、邁克爾·波特的五力模型、波斯頓矩陣模型等,以判斷不同戰略方案的市場可行性、财務可行性以及對企業、對股東長期價值的影響。

在戰略實施階段,企業将設計能達到戰略目标和實施戰略方案的組織結構、配制不同層級的人力資源和制定企業的内部控制度,包括風險識别、分析和評估的機制,内部流程和控制措施、資訊系統的基礎建設等,以確定戰略實施的資源配置落實、有序和有效的戰略實施過程、對戰略執行過程的及時或實時監控以及關鍵績效名額的達成。

盡管ERP為戰略分析階段提供了很多有關企業内部資源的資料,然而其本身并不能提供戰略分析和選擇的工具,也無法提供戰略分析所需要的外部環境資料,如宏觀經濟名額資料、行業經濟技術名額、行業競争對手資料、行業财務比率标準值資料、所關注行業的股市行情資料等。

其實,作為業務處理級應用(transactional processing)的ERP主要提供戰略實施過程中的業務流程管理和業務發生的實際資料。當然,ERP系統中也有供應鍊計劃、生産排程和銷售計劃等業務計劃,但是,ERP系統本身難以解決整合了業務計劃、資本支出預算、籌資預算和财務預算的全面預算應用問題。

國外主流ERP軟體廠商已經放棄了基于ERP技術平台的合并報表應用、全面預算應用,轉而采用基于商業智能平台的财務績效管了解決方案。

總之,企業在上線和運作ERP之後,仍然面臨以下資訊缺失:外部環境資料或戰略情報資料;企業集團内部交易的完整資料;準确、完整的合并财務報表資料;企業招标過程中所需要的投标方産品或服務的最新價格資料、評标外部專家資料;全面預算資料;戰略财務資料(企業、股東價值評估,投資可行性分析);市場戰略分析資料供應鍊分析、客戶關系分析、生産制造分析、人力資源分析和财務分析的分析資料。

此外,國内95%以上的已經上線和運作ERP、全面預算、合并報表和平衡計分卡等系統應用的企業在戰略分析、戰略選擇階段是沒有專門的管理應用軟體(比如戰略财務應用)支撐的。

全面預算、平衡計分卡應用屬于戰略實施階段的企業控制方法應用,而合并财務報表主要服務于企業集團按不同資本市場會計準則和法規的要求向股東、監管部門履行披露義務,反映的也是戰略實施階段的曆史财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到此,筆者以為讀者應該部分地了解了為何企業上線了ERP之後,上司仍然不能拿到其想要的資料的原因了。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