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鴻海"英雄救美"讓夏普重獲新生 夏普稱今年盈利

鴻海入主夏普後,時隔三年,夏普2016财年實作經營盈利。近日,夏普公布了2017财年至2019财年的新三年規劃,整體戰略“轉守為攻”,并押寶8K和物聯網,拟今年扭虧為盈。

一方面削減成本,另一方面積極擴張,鴻海“英雄救美”讓百年夏普重獲活力。不過,人員流失、産能過剩将是潛在的挑戰,鴻海與夏普的婚姻能否結出甜蜜的果實,還需時間檢驗。

鴻海式的成本控制

夏普2016年8月被納入台灣鴻海精密工業旗下,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委派戴正吳出任夏普社長,這也是夏普百年以來首位外籍社長。

在戴正吳主導下,夏普實施了結構改革,植入鴻海式的成本控制方法。通過人員精減、規模采購、嚴控費用等舉措,讓夏普時隔3年,營業利潤扭虧為盈。截至2017年3月31日的2016财年,夏普實作624億日元的營業利潤,而其上年的營業利潤為虧損1619億日元。

納入鴻海旗下前,夏普讓6000名員工自願退休。目前,夏普員工總數比頂峰時減少了20%以上。

戴正吳親自對投資項目進行詳細調查,削減了沒必要和不着急的支出。采購方式也發生了改變,例如,以鴻海的采購實力為後盾,針對光伏電池闆的矽材料變更了此前一直以高于市場價采購的長期合約,這為夏普帶來約100億日元的收益改善效果。

除了結構改革,戴正吳還引進賞罰分明的制度來調動夏普員工的積極性。員工獎金根據做出的成果發放,分為1~8個月不等。今後,戴正吳将推動夏普進入新的成長軌道,從構造改革轉向業務擴大。

夏普公布了截至2019年度的三年中期經營計劃,超高清“8K”電視和“物聯網(IoT)”相關業務等将成為增長核心。其中,2019年度的合并銷售額将比2016年度銷售額增加1萬億日元以上。夏普将把重心從因長期經營不振而持續的縮小均衡戰略轉向進攻型增長戰略。

5月26日在日本堺市召開的說明會上,戴正吳表示,要實作夏普的V字形複蘇。夏普将2019财年的銷售額目标定為3.25萬億日元,僅次于雷曼危機前的2007财年,處于曆史第二高的水準;2019财年的營業利潤目标定為1500億日元,力争達成2007财年(1836億日元)以來的最高水準。

為了讓夏普恢複金融危機前的營收、利潤水準,夏普未來3年内将在裝置投資等方面總計投入超過4000億日元,重點投向物聯網等領域。

夏普将新設橫跨全公司的戰略推進室分别負責物聯網和8K電視業務,開發相關新産品和新服務。在使用物聯網技術的産品方面,夏普已推出可用語音遙控、帶菜單導航功能的烤箱,今後将擴大“智能家電”的産品線。

此外,夏普預計2017财年營業利潤同比增長44%,增至900億日元;淨利潤也将扭虧為盈,實作盈利590億日元,而2016财年為虧損248億日元。

布局面闆産線

在鴻海的整個産業版圖中,夏普的最大價值在于上遊的液晶面闆資源與技術,以及下遊的品牌與管道。

2016年底,鴻海拟投入約1萬億日元,在廣州建立第10.5代液晶面闆線的新工廠。2017年春季,夏普開始與鴻海共同着手推動新工廠的建設,鴻海廣州10.5代線将力争在2018年秋季啟動生産。

此外,鴻海與夏普還讨論在美國建設“由夏普主導”的新工廠的可能性,這預計将是投資規模合計近2萬億日元的大項目。

郭台銘最近在公司内部表示,未來的電視機都将是60英寸等超大尺寸,披露了在各地建設易于生産60英寸面闆的巨大工廠,并在附近組裝成電視後低價供貨的戰略。

不過,夏普在變革過程中流失了一些人才。未來如果同時建立多家面闆新工廠,夏普派遣的技術人員有可能出現短缺。與此同時,中國大陸的液晶面闆企業相繼建設新工廠,加上夏普與鴻海的積極擴張,今後全球液晶面闆業将面臨産能供給過剩的隐憂。

奧維雲網(AVC)顯示器件與系統事業部研究副總監崔吉龍向第一财經記者分析說,鴻海收購夏普後,夏普的效率提高了,資金更充裕,産能在增加。崔吉龍認為,産能過剩是僞命題,過不過剩取決于“天虎計劃”的實施情況,如果夏普激進的天虎計劃能變為現實,産能是不過剩的,如果達不成,2019年量産的10.5代線就需要向外出售面闆,這就需要考慮到全球市場的供需狀況。

奧維雲網黑電事業部研究副總監揭美娟表示,“天虎計劃”的核心就是通過供應鍊、品牌形象、管道營銷等多方面的合力來振興夏普電視業務。夏普液晶電視今年的價格降幅達20%~30%,同時針對鴻海集團在中國大陸的十幾萬員工推出員工價,還和房地産開發商合作推出買房送電視的活動。目标是通過内外部消化,沖擊彩電年銷量1000萬台的大關。

今年,夏普液晶電視在中國市場采取了“低價擴大銷量”的做法。據奧維雲網(AVC)的資料,夏普發揮鴻海的産業鍊垂直整合優勢,加大廣告和促銷資源投入,2017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液晶電視零售量同比增長42.6%。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