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象之一,2014年以來,地産開發商、公裝公司直接出手住宅、商業物業的智能家居應用內建,2016年以來,數量更加龐大的泛家裝公司(平台)
2016年以來的諸多迹象顯示,一直飽受圍觀同時又飽受诟病的智能家居的春天溫暖來襲,應用端各種新的跨界勢力深度切入其中,智能家居在住宅平台、酒店和辦公等終端平台上的應用內建進入跨界競争時代,一個的懸念是——曾經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智能家居內建商還會在嗎?還能順勢擁抱春天嗎?
智能家居的春天敲門
迹象之一,2014年以來,地産開發商、公裝公司直接出手住宅、商業物業的智能家居應用內建,2016年以來,數量更加龐大的泛家裝公司(平台)、泛家居賣場公司和泛家居管道商加入智能家居應用內建的戰局,标志智能家居在家庭、酒店和辦公等終端平台上的應用內建進入跨界競争時代。
迹象之二,2014年特别是2016年以來,智能家居除了在酒店、辦公等物業項目的應用內建之外,基于住宅平台上的應用內建數量陡然增長,局部甚至是指數級增長。存量房方面,雖然沒有權威統計資料印證,不過85後和90後這兩代所組閣的家庭在改裝換新環節配置智能家居已成浪潮。可以預期的是,2017年以後,精裝房傳遞的标準配置必有智能家居。
迹象之三,不同于2000—2011年的第一代智能家居,也不同于2012—2015年的第二代智能家居,2016年以來的第三代智能家居,至少是廠商的應用內建解決方案已經完全突破以往控制主機+移動APP的不佳體驗,智能家居不再是徒有其表,已經名實相符。
基于以上幾點迹象,自1997年智能家居概念開創以來,智能家居有史以來第一個的機會視窗已然打開。
早些年開始做智能家居應用的內建商,相對來說更有從業經驗,對使用者痛點把握也更為深切。在智能家居産業生态鍊上,內建商原本就是被需要的一個角色。
如無意外,內建商這個方陣是最有可能收獲智能家居春天的一個産業勢力。
當然,當智能家居春天悄然來臨的時候,反應欠佳、轉向不靈的內建商也有可能無法入“場”,進而缺席智能家居第一輪春天的濤天盛宴。
創業公司領跑春天氣象
對內建商來說,它們所要合作的上遊公司——智能家居裝置系統廠商(平台),大緻來自三個方陣:一個智能家居群組是國外廠商或者進口廠商,另一個智能家居群組是國内傳統廠商,還有一個是智能家居創業公司群組,比如歐瑞博等。
在三大群組的正面競争中,智能家居的國外廠商,由于其與中國智能家居産業生态鍊“上中遊”公司普遍缺乏合作的姿态,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基于物聯網下的智能家居産業鍊上,他們在中國的市場競争力,無疑是有所下降的。
智能家居的國内傳統廠商,江湖上一直有個秘而不宣的傳說,它們普遍高度依賴從內建商等管道商收取加盟費,而未必是裝置出貨量,內建商等管道商覺得有些坑爹也是可以了解。這一方陣的廠商,首當其沖面臨的仍然是自身能否繼續生存的嚴重挑戰。
智能家居的國内創業公司,以歐瑞博等為代表,它們是另一套思路,并不主要仰仗什麼招商加盟,而是從單品創新到場景組合,從解決方案再到生态鍊,從雲平台到服務鍊,基于對産品創新競争力、方案創新競争力的性和對內建商等管道商的深度了解,自動擷取應用場景的合作和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強大的落地基礎和傳遞能力,代表了中國智能家居的先導角色和引領勢力。當智能家居春天來臨的時候,同樣沒有懸念的是,智能家居創業公司群組正在主導并重組中國智能家居産業新銳版圖,內建商們,需抓緊未來機遇,找準方向,才能在智能家居陣營激戰中存活。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