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技部落格TechCrunch中原標準時間3月16日報道,高通在周四發文稱,将對産品品牌的定位作出調整,以後不再稱骁龍品牌為“處理器”,改稱“平台”。
高通在文章中詳細解釋了作出這一調整的原因。“處理器是我們多年來在提到骁龍品牌時使用的一個詞彙,正如我們所說的——我們的骁龍處理器,”高通在博文中稱,“但是這個詞彙無法充分代表這項技術的真正含義,無法準确反映數萬名高通創新者所研究的解決方案。”

高通
高通認為,簡單的一個“處理器”不足以描繪骁龍這項技術。
高通說的也是事實。随着技術的發展,高通在其産品中加入了更多功能,開始擁抱增強現實(AR)、影像現實(CR)以及無人機,在産品中添加快速充電和生物識别技術。但是最重要的是,高通似乎想要證明打造一個品牌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尤其是你的産品内置在人們購買的商品内的情況下。
很少有公司能夠将這麼一個内在品牌做成功,英特爾是少有的一個例外。上世紀90年代,英特爾的“IntelInside”營銷計劃取得了成功。在當時,要素品牌(為部件等不可或缺要素制定品牌)營銷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高通可能有些急切。在智能機晶片競争中,高通大獲全勝,已經在早期使用者中制造了十分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這些使用者對于其裝置中骁龍型号的關注度與系統版本号一樣高。但是近來,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尋求自主開發晶片,試圖從衆多廠商中脫穎而出。
高通近期與蘋果、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等多個全球監管部門發生了糾紛。這些新聞可能會讓那些非科技迷們注意到高通隐藏在産品内的品牌名稱。不過,高通肯定不想讓新使用者了解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與FTC發生争執。當然,将骁龍定位從處理器改為平台無法改變上述争執。
另外,高通同時宣布,入門級200系列處理器将不再使用骁龍品牌,而是轉用“高通移動”。這一調整旨在凸顯高通的更高端産品。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