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9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理論研讨會暨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在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舉行。
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站在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高度,深刻闡述了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高度肯定了70年來新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展望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明前景,令人振奮,催人奮進。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工作者,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研究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問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在學習研究宣傳和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會長黃浩濤表示,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以宏大的曆史視野,高度概括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重要意義,回顧新中國70年創造的偉大成就,展望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明未來,向全世界宣示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而不懈奮鬥的崇高信仰和堅強意志。新中國70年來的曆史,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實踐和發展的曆史,是中國共産黨上司全國各族人民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作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曆史邏輯辯證統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曆史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條引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發展的康莊大道,必須毫不動搖走下去。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炯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既是政治宣言,更是奮進号角。要深刻認識新中國70年的輝煌成就,關鍵要做到三個深刻把握。一是從中華民族發展史中深刻把握新中國的輝煌成就。新中國的成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二是從社會主義運動史中深刻把握新中國的輝煌成就。70年建設發展掀開了世界社會主義500多年曆史的嶄新一頁,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開辟,讓科學社會主義重新煥發勃勃生機。三是從人類文明進步史中深刻把握新中國的輝煌成就。新中國70年,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不斷發展,拓寬了開發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獨立自主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也為解決人類面臨的諸如現代化問題、發展問題、治理問題,為人類探索更好的社會制度,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次偉大成功實踐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周尚文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形成的,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也有一個逐漸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比如說,我們曾經把一窮二白、一大二公當作是社會主義,把發展生産力、富裕起來看作是修正主義。現在,諸如此類的模糊認識已經得到澄清。“我曾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提到,如果認為關于社會主義都已經搞清楚了,那麼隻要照本本上講的或者上司人講的去做就好了。而正因為許多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是以才需要我們去探索、去設計、去總結、去創新。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大啟發。”他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次偉大成功實踐。
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科學社會主義》雜志社執行總編輯秦剛指出,新中國70年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70年,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确立、發展和不斷完善的70年,社會制度在中國的确立發展完善,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形成,給新中國70年曆史性發展、曆史性變革提供了根本保障。70年取得的一切成就、展現的所有輝煌,都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内在優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或者很重要的展現,就是我們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方面實作了創新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不僅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長期發展的基本制度,也是現代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
“四個自信”不是憑空産生的,需要在“四個偉大”中更好把握
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新疆社科院院長丁守慶教授認為,“四個自信”實質上就是中國自信,是全黨、全國人民、中華民族必須具備的精神正能量。中國自信具有十分豐富的新時代内涵。中國自信在本質上是富民、強國的主體性力量,這種主體性力量應該是推進事業發展、克服艱難險阻、建立人間奇迹的源源不斷的、強勁的創造力。中國自信不是憑空産生的,是在理論和實踐良性互動、創造中,奠基打造并煥發出來的。為此,需要在自信中國道路的必然性、自信中國理論的科學性、自信中國文化的融創性、自信中國制度的優越性中更好堅定“四個自信”。
上海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王公龍教授指出,我們的高度自信來自很多方面,其中有一個方面不能忽視,那就是我們正在積極主動地開展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新時代偉大鬥争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紮根于新時代中國大地上,基于社會沖突運動。由此決定了新的偉大鬥争具有的新的曆史形态,它肯定不是暴風驟雨式的鬥争,肯定不是以階級鬥争為綱的階級運動,同時不是搞大規模發動群衆的鬥争方式,不是弱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更不是制造國際國内緊張氣氛和對抗。偉大鬥争不是孤立的,偉大鬥争、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這“四個偉大”在十九大報告裡面是互相聯系、互相貫通、互相作用的。堅定“四個自信”需要在統攬“四個偉大”中更好把握。
上海市社聯專職副主席、市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會長解超主持開幕式。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華東師範大學聯合主辦,由上海科學社會主義學會、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科學社會主義》雜志社、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化”創新團隊聯合承辦。
(欄目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王珍 文字編輯:王珍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檔編輯:蘇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