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資料庫技術領域,Michael Stonebraker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人物。現年70歲的Stonebraker不僅是Ingres和PostgreSQL的創始人,同時在Informix擔任過技術總監。可以說,Stonebraker是關系型資料庫技術從萌芽走向輝煌的見證人。他最新的項目VoltDB被視為是NewSQL資料庫的代表,在他眼中,這種即擁有傳統SQL資料庫血統,又能夠适應雲計算時代分布式擴充的産品,才代表着資料庫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本文中,資料庫老兵Michael Stonebraker闡述了他對SQL、NoSQL以及NewSQL技術的看法,并解讀了為何NewSQL将對傳統資料庫市場帶來最大的沖擊。
--------------------------------------------------------------------------------------------------------------------------------------------------------------
從已有的成功企業吸取經驗,與最新的技術和趨勢完美結合,這是一切初創企業走向成功的秘訣。
而NewSQL正好具備了這樣的條件。NewSQL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究其原因是它保留了過去30多年資料庫技術的精華,同時将現代化的技術架構融入了進來。
那麼是不是可以說“SQL已死”呢?
事實上,SQL技術非但沒有消失,反而在大資料時代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當Facebook去年宣布推出Presto(海量資料查詢引擎)時,我想起了關于NoSQL的一個梗:“Hive從什麼時候就開始做SQLon Hadoop了?6年前?”沒錯,盡管NoSQL運動進展的火熱,但不要忘記了,即使是最好的NoSQL平台也在很久以前就開始研究如何實作SQL了。
好的資料庫設計師都明白一個道理,即資料庫最大的商業價值就是讓人與資料之間形成互動,而SQL是非常擅長實作這個目标的。經過了幾十年的研究,調整,改進,生态系統建設,工具開發以及使用者教育,SQL已經成為一個非常豐富且強大的資料庫語言标準,它帶動了價值上百億美元的市場。無論是架構師還是DBA、開發人員都無法忽視它的價值。
但這并不意味着資料庫領域就沒有創新的空間,企業就應該永遠鎖定在遺留系統之上。
NoSQL運動的興起讓我們了解到,一個分布式,高容錯,基于雲的叢集化資料庫服務并不是天方夜譚。最早吃過NoSQL這個螃蟹的公司都是些不計代價來實作擴充性的公司,他們必須犧牲一定的互動性進而滿足擴充需求。更關鍵的是,他們沒有其他選擇。當然,早期的使用者沒有多少有勇氣做這種犧牲的。資料庫市場需要一股新的力量,來幫助使用者實作這一目标:能夠快速地擴充進而獲得駕馭快資料流的能力,提供實時的分析和實時的決策,具備雲計算的能力,支援關鍵業務系統,還能夠在更廉價的硬體裝置上對曆史資料分析性能提升100倍。
然而,實作這些目标并不需要我們重新定義已經成熟的SQL語言。NewSQL就是答案:它能夠使用SQL語句來查詢資料,同時具備現代化,分布式,高容錯,基于雲的叢集架構。NewSQL結合了SQL豐富靈活的資料互動能力,以及針對大資料和快資料的實時擴充能力。
NoSQL廠商從來都不否認他們需要讓自己的産品更成熟,他們也都了解SQL的價值。傳統資料庫廠商也面臨着嚴峻的考驗,盡管他們擁有良好的查詢接口,但他們需要為自己的産品融入更多靈活、高性能的架構,進而滿足客戶在大資料時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