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舉【根橋】 (身上沒有根端口)
2、選舉【根端口】(非根橋)
3、選舉【指定端口】
4、阻塞【剩餘端口】
CIST(Common and Internal Spanning Tree),即公共與内部生成樹
&njiebsp;
1.1 根據BPDU封包裡面的【優先級】選舉【根橋】 優先級越小越優先 預設優先級32768 範圍 0~65535
1.2 如果優先級一樣,比較Mac位址,Mac位址越小越優先
1、根橋選舉後會發送BPDU封包,其他交換機(非根橋) 根據++每個接口收到的BPDU封包++,來計算每個接口到達根橋的開銷,最後選舉【到根橋】開銷【最小】的【接口】為根端口。
1、根端口确定後其他端口就要确實是否 【是指定端口還是阻塞端口】
2、此時交換機會把【根端口到達根橋的開銷】,從非根端口發出去。進而與其相連的交換機進行比較
(人話:告訴其他交換機我達到根橋最小開銷是多少,你的開銷比我大,你的端口阻塞,你的開銷比我小,我阻塞)。
3.1 自己交換的開銷達到根橋的開銷小,那麼這個接口就會使指定端口,而對面(或者這個網段内)接口阻塞。
3.2 對面交換機達到根橋的開銷小,那麼自己的這個接口阻塞,對面是指定端口。
指定端口解釋:每個網段都會選舉指定端口,指定端口是該網段内所有接口到達根橋最優的接口(了解成這個網段内【哪個交換機達到根橋開銷小】),還負責轉發BPDU封包。
根據指定端口的選舉後,每個網段内其他端口都要阻塞

通過指令 檢視優先級和MAC位址 (進而得知沒得交換機的優先級和MAC)
根據上面的案例圖 詳細講解流程
1、根據根橋的選舉SW3稱為根橋,然後下發BPDU
2、後面的端口根據收到BODU封包 計算出哪個端口到根橋的開銷最小稱為根端口 此圖中SW2.2 SW1.2成為根端口
3、SW2.1 SW1.1會比較誰是指定端口,此時兩個交換機到達根橋的開銷都一樣,那就比較 優先級 優先級一樣 比較mac位址 越小越優先。
4、SW2.1成為指定端口 SW1.1被阻塞
補充:
①開銷---->②對端接口交換優先級---->③對端接口交換機mac位址---->④對端接口PID--->⑤自身端口PID
②,③:出現在一台交換機接入了兩台以上的交換機,收到了相同的開銷。
④:出現在交換機與交換機之間互相插兩根以上的線
⑤:出現在自環 自己插自己 最後比較下來隻能比較PID 或者如下情況
①開銷---> ②自身優先級與對端優先級---->③自身mac位址與對端mac---->④端口ID
②,③:兩台交換機達到跟交換的開銷相同
④:非根端口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