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需求的奮鬥史

一、需求中的相關術語簡介

  1.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作需求

  需求的本質是問題,問題的本質則是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産生的差距

  2.産品經理素質之一:了解使用者需求、了解使用者心理

  3.使用者vs客戶:使用者,使用産品的人;客戶,夠買産品的人、為産品付錢的人

  相比您的需求,我們可能更重視您的使用者的需求。

  以使用者為中心PK 以老闆為中心的産品

  4.優先滿足哪些使用者需要和産品的商業目标要結合起來考慮。對于騰訊來說,使用者數不可能再有爆發式增長,隻能考慮從已有的使用者身上挖掘使用者價值,

  故需要優先滿足的是核心使用者的需求。對于剛創業的,沒什麼使用者,需要添加些大衆的功能,滿足一般使用者,讓使用者數增長起來。

  5.需求分析過程

  1>擷取需求的方法:a.電話訪談;b.人物角色建立

  2>試着描述使用者:通過功能反思其适用的使用者人群

  3>使用者研究:

  a.橫向,使用者的說和做。說表現了目标和觀點,做反映了行為,使用者的說和做往往是不一緻的

  b.縱向,定性與定量。定性研究可找出原因,偏向于了解;而定量研究可發現現象,偏向于證明

  a和b結合。從定性到定量,再定性再定量,并且螺旋上升,而了解和證明也是不斷疊代進化的。

  聽使用者定性的說(電話訪談)-->聽使用者定量地說(調查問卷)-->看使用者定性地做(使用者可用性功能測試)-->看使用者定量地做(資料分析)

  二、需求管理

  導入:使用者研究

  需求管理:需求采集-->需求分析-->需求篩選

  導出:需求開發

  需求采集包括:明确目标、選擇采集方法、指定采集計劃、執行采集、資料整理,

  三、需求采集

  1.使用者訪談中常見問題與對策

  第一,使用者說和做經常不一緻的問題。解決方法,a.讓使用者在說的同時也做;b.區分使用者說的事與觀點,如我做了什麼,步驟如何,碰倒什麼問題,如何解決的。

  第二,樣本少,以篇概全的問題。解決方法,a.随機抽樣訪談;b.以增量方式進行訪談(先訪談n個,根據基本結論,再訪談n個,觀察結論,并加大樣本)。

  第三,使用者過于強勢,帶我們上道。解決方法,時刻牢記訪談的目的。

  第四,我們過于強勢,帶使用者上道。解決方法,牢記訪談目的,管好自己的嘴。

  訪談中的注意事項:

  A.避免一組固定的問題,準備好問題清單,并逐漸引導使用者

  B.首先關注目标,任務其次。比使用者行為更重要的是行為背後的原因,多問問使用者為什麼這麼做。

  C.避免讓使用者成為設計師:聽使用者說,但不要照着做,使用者的解決方案通常短淺、片面。

  D.避免讨論技術:對于略懂技術的使用者,不要糾結于産品的實作方式。

  E.鼓勵講故事:故事是最好的幫助設計師了解使用者的方法

  F.避免誘導性的問題:典型的誘導問題是如果有**功能,你會用嗎?一般來說,使用者會給出毫無意義的肯定答複。

 2.使用者大會

  使用者大會即邀請産品的使用者到某一集中地點開會,可短時間内從多人處收集大量資訊,為一種特别的使用者訪談。

  1>明确目的:

  産品二期賣點确認、輔助營運決策;三期需求收集;現有産品使用者體驗改進等

  2>資源确定:

  A.時間:日期、幾點、時長

  B.地點:場地、宣稱用品、IT裝置、禮物、食品飲料、桌椅

  C.人物:

  從業人員:分組分工,産品、營運、開發人員互相搭配,有備援

  使用者:确定目标使用者、資料提取、預約,考慮人數彈性

  嘉賓:相關老闆、合作部門的同僚,不管是否來,提前發出邀請

  D.材料

  使用者資料、産品介紹資料(測試環境的準備以及靜态Demo備用)

  E.緊急備案

  使用者大會前兩天開一次确認會

  3>現場執行

  A.輔助工作:場地設定(輕松);引導/拍照/服務/機動;進場簽到(送禮品);全程主持(進度控制);送客/收拾殘局

  B.主流程

  産品介紹:買點介紹,與使用者互動,觀察使用者更關注哪些功能,輔助上線前的營運決策,到底主推哪些賣點;

  抽取部分使用者做焦點小組(主持人一對多的訪談),收集後續的需求,産品三期開始啟動;

  抽取部分使用者可用性測試,幫助産品二期做最後的微調

  合影留念

  4>結束以後

  資料整理:賣點總結報告、需求收集報告、可用性測試報告

  營運:本次活動在淘寶論壇發帖;内部郵件

  整個活動資料的整理歸檔,包括照片、各項資料/報告資訊、使用者資料等

  3.調查問卷

  使用者訪談:提綱為開放式的,适用于心裡比較疑惑的時候尋找産品方向,适合與較少的訪談對象進行深入的交流

  調查問卷:封閉式問題較多,适合大使用者量的資訊收集,但不夠深入,隻能獲得某些明确問題的答案,不适合安排問答題。

  調查問卷常見問題:

  第一,樣本的偏差,及樣本與想了解的目标使用者群體出現偏差。解決方法:A。盡可能覆寫目标群體中各種類型的使用者,比如性别、年齡段、行業、收入等,保證各種類型使用者的

  樣本比例接近全體的比例; B.将目标群體的特征也定義成一系列問題,放入調查問卷中。

  第二,樣本過少的問題,此時采用百分比沒有意義。解決方法:至少獲得大約100份的答案。

  第三,問卷内容的細節問題。解決方法:A.問題表述應無引導性,如使用你是否喜歡某個産品代替你喜歡某個産品嗎?B.答案順序打亂,對于陳述者使用者趨向于選第一個或最後一個

  答案,對于一組數字,如價格和打分,則趨向于取中間位置。應該準備幾種形式的問卷。或小範圍試答後,根據回報修改,再大面積投放。

  4.定性地做--可用性測試

  可用性測試目的:讓實際使用者使用産品或原型方法來發現界面設計中的可用性問題。

  方法:招募測試使用者、準備測試任務、旁觀使用者操作的全過程、詢問使用者對于産品整體的主觀看法或感覺以及當時如此做的原因,分析産生可用性問題清單,劃分等級。

  可用性測試的常見問題與對策

  第一,如果可用性測試做得太晚(往往在産品要上線的時候),這是發現問題于事無補。解決方法,産品無任何型時,拿競争對手的産品給使用者做;産品有紙面原型時,

  拿着手繪的産品,加上紙筆給使用者做;在産品隻有頁面demo時,拿demo給使用者做;在産品可運作後,拿真實的産品給使用者做。

  第二,總覺得可用性測試很專業,是以幹脆不做。

  工作中需求采集還有以下方法

  單項需求卡片

  現場調查--AB測試

  日記研究--使用者寫的産産品應用體驗

  卡片分類法--與使用者一起設計既定産品需求下的子產品分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