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内三大電信營運商開始提速物聯網布局,跨領域、跨國度的合作近日頻頻上演,電信搭檔華為與ofo、聯通牽手德國電信、移動結盟AT&T……營運商作為基礎網絡的擁有者,儲備着大量企業客戶,最有望成為物聯網産業的主導者。盡管如此,營運商物聯網之路仍充滿挑戰。未來,營運商發展物聯網的關鍵在于如何借力5G。
營運商物聯網布局提速
中國三大營運商近來在物聯網領域的跨界、跨國合作不斷提速。
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辦的2017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中國聯通集團與德國電信集團簽署了物聯網合作協定。據悉,中國聯通目前已與德國電信基于雙方物聯網平台成功開展了對接測試,在此基礎上雙方将在物聯網業務方面共享資源。
中國電信日前與華為、共享單車企業ofo達成共享單車及物聯網合作夥伴關系,三方将基于全球領先的NB-IoT标準合作開發新型共享單車解決方案。根據合作内容,中國電信将為ofo提供無線網絡資源,華為将為ofo提供NB-IoT晶片,并提供網絡技術支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信陝西西安分公司近日與航天數字傳媒有限公司在西安簽訂資訊化戰略合作架構協定,共推物聯網卡助建“健康傳播衛星網”。
中國移動牽手美國AT&T實作物聯網合作。據了解,雙方目前正在共同開發一個新的技術平台,利用其将AT&T企業客戶的物聯網訂閱無縫平移到中國移動的本地服務。此外,無錫移動與無錫萬科日前達成戰略合作,無錫移動為萬科海上傳奇項目提供社群公共區域WiFi全覆寫服務,傾力打造錫城首個城市物聯網社群。
物聯網産業迎風口
市場風雲變幻,物聯網如今已經成為通信業最熱門的領域之一,許多企業入水追逐,我國三大營運商不甘落後,開始實施布局物聯網的計劃,個中原因主要有四點。
其一,物聯網藍海浮現。據GSM協會統計,2022年中國物聯網連接配接數量将占全球的36%,躍居世界第一,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另據愛立信預測,到2020年,全球物聯網的連接配接規模将達到500億元,物與物聯接的場景、應用和業務模式多樣,基于物聯網資料營運平台的企業将創造更多價值。市場調查公司IDC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将成為一個價值1.46萬億美元的國際市場。
其二,營運商的業務轉型需要物聯網的助力。目前營運商傳統話音業務沒落,希望借物聯網緊迫的視窗期建構新業務增長點。而可穿戴智能終端、智能家居、移動醫療、共享單車等衆多業務都已進入物聯網領域,以萬物互聯作為戰略轉型的重要抓手,營運商對管道以外的業務領域有了更清晰的想象。如美國AT&T将物聯網與雲服務、軟體化、視訊列為2020數字化轉型的四個重要方向。
其三,政策紅利優勢凸顯。工信部網站日前公示了《電信網編号計劃(2017版)》(征求意見稿),其中新增了物聯網網号,這表示,物聯網已從概念落實到了實際。在政策的支援下,物聯網行業發展将提速。
其四,5G為物聯網蜂窩裝置帶來了新的可能。在近日舉行的MWC2017上,5G成為熱詞,預計2019年有望實作大規模5G部署,業内認為,與5G融合将加速物聯網産業發展。從3G到4G再到5G,物聯網主要空中接口的轉型是物聯網科技興衰的一部分。Strategy Analytics物聯網研究進階分析師Matt Wilkins 表示,5G的益處,比如低延遲和更長的數據機電池壽命,為物聯網蜂窩裝置開啟了新的用例。
營運商物聯網之路怎麼走?
電信營運商乘着萬物互聯的東風,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同時,物聯網發展也為其帶來多重挑戰。
移動網際網路浪潮下,各大網際網路企業崛起,營運商的管道價值受到擠壓。而未來,物聯網業務是一種非常廣泛的業務形态,相比于其他,其産業鍊更加多元化,是以,營運商的管道價值很可能再次受到擠壓。營運商若想避免被網際網路公司架空,就必須改變其現有的商業模式和價值增值點,依靠雄厚的資源及豐富的營運能力,轉向為企業客戶提供數字服務。
此外,現階段物聯網依然存在着行業壁壘難突破、技術限制、跨場景應用以及産業發展不成熟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要建立統一的智能化資訊管理平台。有分析人士指出,從物聯網産業鍊的角度來看,大部分流量将歸集于平台商,針對營運商提供基礎平台或應用平台的廠商,将更受益于行業的成長。
萬物互聯時代,要确立物聯網競争優勢,營運商需要思考如何借力5G。業内普遍認為,5G網絡一旦商用,将有望撬動規模達萬億元的物聯網産業。相比4G網絡,5G的優勢不僅在于上網速度與流量密度上,還能滲透到物聯網中,實作智慧城市、環境監測、智能農業、工業自動化、醫療儀器、無人駕駛、家用電器和手持通訊終端的深度融合。可以說,5G是實作萬物互聯的基礎,更是營運商發展物聯網的關鍵。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