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孝義:接力傳遞,讓碗碗腔薪火相傳

作者:孝義融媒

孝義碗碗腔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以其稀有劇種獨特的地方特色彰顯藝術魅力。二青會火炬傳遞孝義站第22棒火炬手,61歲的張建琴以其對碗碗腔藝術執着的熱愛,憑借獨一無二的嗓音和精益求精的匠心,讓孝義碗碗腔這一稀有劇種散發出新的藝術活力,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1971年,13歲的張建琴考入孝義縣碗碗腔劇團,由于天生一副好嗓子,唱腔如行雲流水、韻味濃郁,很快就成了劇團台柱子。在繼承傳統碗碗腔戲曲精華的基礎上,張建琴大膽突破,将平劇、地方民間小調、豫劇引入碗碗腔,登台演出時,她的假聲、真聲渾然一體,“尖子”“二音”婉轉自如,逐漸形成了既生活化又個性化的表演風格。

孝義:接力傳遞,讓碗碗腔薪火相傳

火炬手 張建琴:從我學唱腔開始就研究碗碗腔,因為我愛唱歌,每天我就練功、學習、排戲,從十四五開始慢慢登台,從小角色到大角色,按我的聲音通過作曲家們教我,然後自己發展自己的東西,自己加自己喜歡的東西。

大家把張建琴比作呂梁山上的百靈鳥,有她的地方就有碗碗腔美妙動聽的唱腔。張建琴先後在30多部現代戲、傳統戲中擔任主要角色,由她主演的碗碗腔現代戲“風流三部曲”曾兩度進京,在中南海為黨和國家上司人獻演,張建琴更是多次受到省、國務院上司接見。

孝義:接力傳遞,讓碗碗腔薪火相傳

碗碗腔是家鄉的地方戲,讓孝義碗碗腔走出去一直是張建琴的心願。2009年,結合孝義煤炭經濟發展,張建琴和劇團一班人下礦井、訪礦工,創作現代戲《酸棗坡》,以碗碗腔為藝術表現形式,反映煤礦勞工生活。随後由她主演的電影版《酸棗坡》參加第五屆中美電影節,獲最佳影片“金天使獎”。頒獎典禮上,張建琴清唱的一段碗碗腔赢得滿堂喝彩。

火炬手 張建琴:咱們就想辦法把碗碗腔推到全世界,沖出亞洲,在美國我總是唱《人說山西好風光》,還有咱們電影插曲、音樂元素,我最高興的就是我在山西把戲曲推到好萊塢的第一人。

孝義:接力傳遞,讓碗碗腔薪火相傳

如今,張建琴已經在自己喜愛的藝術道路上走過五十個年頭,國家一級演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第十六屆梅花獎獲得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傳承人、2008年奧運會特邀嘉賓,張建琴有很多光環,此次作為二青會孝義站第22棒火炬手,更備感榮光,她說火炬傳遞就是一棒接一棒,碗碗腔藝術也要一代傳一代。

孝義:接力傳遞,讓碗碗腔薪火相傳

火炬手 張建琴:這一次我能參加火炬手很高興,我就希望通過我,我的學生們好好地,負責任地,一絲不苟地接起碗碗腔接力棒,我傳遞給他們,他們再傳遞給别人,一代一代傳下去。

稽核/王建東 記者/志強 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