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啥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赢?

1952年5月,李奇微黯然離開北韓戰場,克拉克接替了他的職務,出任第三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剛上任,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就向他提出了一連串作戰計劃,但都被克拉克拒絕。他對範弗裡特說:“我認為殲敵方法隻有一個,即敵人從陣地出來采取進攻時,予以堅決性打擊。除此之外,我們決不先敵進攻。”

為啥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赢?

但範弗裡特是一個很執着的人,他并沒有因為克拉克的拒絕而氣餒,此後又接連提出了多份局部進攻計劃,最後不勝其煩的克拉克終于準許了範弗裡特的“攤牌行動”計劃。在這份計劃中,範弗裡特打算動用兩個營的兵力,用6天時間攻占我軍占據的上甘嶺陣地,并預計會有200人左右的傷亡。但範弗裡特顯然過于自大和樂觀了,事實上上甘嶺戰役足足打了43天,美韓聯軍付出了25000多人的傷亡代價,卻以失利收場。

為啥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赢?

在這43天的血戰中,美軍共向我軍陣地傾瀉了190多萬炮彈,火力強度超過了二戰最高水準,猛烈的炮火将上甘嶺炸成了光秃秃的山丘,山頭都被削低了兩米!而我軍還擊的炮火總共才隻有40萬發,還不及美軍的四分之一。除了火力占據絕對優勢外,上甘嶺戰役中美韓聯軍投入的總兵力高達6萬多人,比我軍多出了一萬餘人。

為啥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赢?

火力比我軍猛,兵力比我軍多,美軍為何還是輸掉了上甘嶺戰役呢?答案其實就是4個字:鋼多氣少。美軍火力是猛,但卻害怕近戰和夜戰,參加上甘嶺戰役的韓軍曾尖銳地稱美軍“缺乏50碼以内的攻堅能力”。和美軍相比,志願軍雖然武器不如對手,但士氣高昂,人人敢打敢拼。整個上甘嶺戰役期間,我軍湧現出了以特等英雄黃繼光為代表的三等功以上各級戰鬥英雄共12347人,占15軍總人數的27.5%,這在美軍看來是不可想象的。

為啥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赢?

但美國人卻認識不到這一點,在他們看來,自己之是以會輸掉上甘嶺戰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志願軍使用了“人海戰術”,這個觀點最早來源于勞埃德.摩西的回憶錄《不惜代價》一書。上甘嶺戰役期間,摩西是美7師31團的團長,曾率部多次和我軍交手。他在回憶這段經曆時寫道:“我們的兩個營與敵45師135團打了一整天,他們炮火與我們相當,所占地形又易于防守。按照陸軍作戰教義,要想進攻戰勝敵人,兵力與炮火應與敵呈3:1的比例,而我們兵力連與敵人相當都做不到。根據我所看到的,敵人數量遠遠超過我們,敵我至少是4:1”

為啥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赢?

當時美第31團總兵力為3537人,兩個營大概在2400人左右。135團的兵力如果是敵人4倍的話,則兵力應該為9600人。這就是美國人眼中志願軍使用了“人海戰術”的由來。但實際上15軍全軍還不足5萬人,一個團又怎麼可能有9600人呢?摩西為美軍輸掉上甘嶺戰役所找的這個理由實在可笑!然而國内有些人對美軍盲目崇拜,認為美軍軍史和美國人寫的回憶錄都是真實可靠的,是以不加分析,照搬摩西的觀點,認為我們之是以能打赢上甘嶺戰役和抗美援朝戰争,全靠“人海戰術”。集中優勢兵力和“人海戰術”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何況志願軍還有迂回、穿插分割和奇襲等一系列精妙的戰術呢,對此視而不見,不僅是自己的無知,也是對曆史的不尊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