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位開國大将出自第四野戰軍,其實另有3個四野名将也在備選名單上

開國大将是我軍進階軍銜,在1955年-1965年間存在了整整十年。上世紀八十年代我軍恢複軍銜制度時,不再設大将級别,是以1955年9月獲封的十位大将成了到目前為止的“絕版”,曆史地位非常高。

3位開國大将出自第四野戰軍,其實另有3個四野名将也在備選名單上

由于1955年距離解放戰争結束的時間并不長,大部分參加授銜的将官都是原四大野戰軍及華北野戰軍中的進階将領。其中第四野戰軍作為解放戰争時我軍規模最龐大的一支方面軍,被授予進階軍銜的人數自然也最多。十位開國大将中,四野自己占了三個,并且排位都不低:分别是黃克誠大将、譚政大将和肖勁光大将。

3位開國大将出自第四野戰軍,其實另有3個四野名将也在備選名單上

黃克誠在大将中高居第三,1945年時任新四軍第三師師長的黃克誠親率3萬大軍搶占東北,對四野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主席十分看重黃克誠的戰略眼光和剛直人品,建國後黃克誠先後擔任過中央軍委秘書長和總參謀長職務;譚政在大将中排名第五,他是參加過秋收起義的老牌政工幹部,革命初期就是主席身邊的愛将,建國後曾出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肖勁光則是我國第一任海軍司令員,在開國大将中位居第六。這三人入圍,是沒有任何争議的。但其實1955年除了這三人,第四野戰軍中還另有3位名将很有希望獲封大将,分别是誰呢?

3位開國大将出自第四野戰軍,其實另有3個四野名将也在備選名單上

衆所周知開國元帥隻有十個名額,但大将的數量一開始不是嚴格限制的,總部幹部管理部在1955年1月呈送給主席的評銜方案中,圍繞大将名額就給出了3種意見:分别是十位大将、十五位大将和二十二位大将的方案。在十五大将的方案中,包含四野後期的參謀長蕭克;而在二十二大将方案裡面,出現了原四野兵團司令員鄧華、劉亞樓(蕭克之前的四野參謀長)的名字。

3位開國大将出自第四野戰軍,其實另有3個四野名将也在備選名單上

蕭克、鄧華、劉亞樓,最終隻被評為上将軍銜,因為軍委更傾向于把大将名額鎖定為十人,是以這3位四野名将落選,稍有遺憾。但能夠入圍22人名單,已經證明了三位将軍的過人之處,在上将之中是出類拔萃的,具備評大将的基本資格。如果細細分析,會發現蕭克、鄧華、劉亞樓三人都有幾項特别突出的優勢。

3位開國大将出自第四野戰軍,其實另有3個四野名将也在備選名單上

先來看蕭克。蕭克将軍雖然沒有評上大将,但在57位開國上将中排在第一位。55年授銜前流傳着一個故事,性情耿直的三野名将許世友找總理鳴不平,問自己怎麼沒評上大将。總理很淡定地告訴他:蕭克和你一樣,也是上将,你還要大将軍銜嗎?許世友将軍直接憋了回去,再也不争軍銜了。能夠讓總理用一句話就鎮住許世友這樣的虎将,可見蕭克的威望之高。

3位開國大将出自第四野戰軍,其實另有3個四野名将也在備選名單上

蕭克最突出的優勢,就是革命資曆。紅軍時期他是紅二方面軍的副總指揮,在部隊中隻比賀老總略低;而抗戰中他又是120師副師長,這就更厲害了:八路軍隻有3個師,115師師長林總,後來成了元帥;115師副師長是聶帥;120師師長賀老總,自然也是元帥;129師正副師長分别是劉帥和徐帥。換句話說,六位八路軍正師、副師級幹部,有五個在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除了蕭克。

3位開國大将出自第四野戰軍,其實另有3個四野名将也在備選名單上

蕭克之是以最終軍銜偏低,跟資曆雖高、具體戰功卻稍弱有關,另外解放戰争中蕭克亮點不多,成為四野參謀長時全國戰局已經基本明朗,供其大展拳腳的機會很少。不管怎樣,綜合來看在開國上将中蕭克絕對是十分突出的,夠資格評大将,許光達大将就曾提出要給蕭克騰位置,但未被中央同意。

3位開國大将出自第四野戰軍,其實另有3個四野名将也在備選名單上

接下來是鄧華。鄧華的戰功和後期資曆,在上将之中鮮有人能與之相比。1949年四野南下時,鄧華已經是第四野戰軍的15兵團司令員。四野兵團級部隊隻有4個,且每個兵團的規模都遠遠大于兄弟野戰軍,司令員統率部隊超過20萬人。鄧華在抗美援朝時還當過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司令員,是除了彭總以外志願軍在前線的最高指揮者。

3位開國大将出自第四野戰軍,其實另有3個四野名将也在備選名單上

這樣的經曆自然是大将級别的,而鄧華的相對劣勢,就是1955年評銜時比較年輕,早期革命資曆不如真正入圍的10位大将,評銜不是隻講戰場貢獻,對于軍隊早期建立和發展的作用也是重點考量的,在這方面鄧華處于相對下風。

3位開國大将出自第四野戰軍,其實另有3個四野名将也在備選名單上

最後是劉亞樓。1955年評銜前,林帥親自為了這位“頭号愛将”的軍銜找過主席,希望能夠給劉亞樓評一個大将軍銜,但主席笑而不答。如果真的按照放寬大将名額限制的評銜方案,已經當上解放軍空軍司令員的劉亞樓是完全有機會入圍的。軍種指揮員裡面,海軍司令員肖勁光和公安軍司令員羅瑞卿都被授予了大将軍銜,空軍作為建國後的重要軍種,領軍人劉亞樓同樣有資格獲封大将。

3位開國大将出自第四野戰軍,其實另有3個四野名将也在備選名單上

劉亞樓最大的亮點在解放戰争時期,先後出任四野參謀長和14兵團司令員,既有運籌帷幄的戰略戰術布置水準,又有解放天津的具體戰功,這種經曆在各野戰軍進階将領中都屬于比較難得的。主席也十分器重年輕有為的劉亞樓,解放戰争還沒打完就點名把他從四野調出來,主持籌建新中國空軍。

3位開國大将出自第四野戰軍,其實另有3個四野名将也在備選名單上

而他的劣勢在于抗戰時期的經曆。評銜主要參考紅軍、抗戰、解放戰争和抗美援朝時的貢獻,其他時段都不錯,但抗戰時期劉亞樓長時間在蘇聯學習,雖是組織安排,但客觀上還是拉開了和一些同時期将領之間的差距。這令劉亞樓在評銜時受了一些影響(但蘇聯經曆拉近了他和林總的關系,結下深厚友情),最終沒有被評為大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史源曆史專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