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林楚晗
通訊員 武文旅
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工作正在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如火如荼的開展中。近期走進劇場看戲的武漢觀衆驚喜地發現,全市各大演出場館大廳和舞台等醒目位置,統一布置了“建立東亞文化之都·武漢有戲”的宣傳海報和辨別,營造出濃厚的建立氛圍。大家在欣賞精彩演出的同時也紛紛被建立東亞文化之都氛圍所感染,對武漢這座藝術氣息濃郁的城市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充滿信心。

武漢雜技廳宣傳視訊
武漢有8家市直文藝院團12個藝術品種,無論是院團數量還是藝術品種在副省級城市中居于首位,它們是武漢建立東亞文化之都的底氣,也是與東亞各國文化交流的主力軍。
憶往昔:文化交流歲月稠
翻開《武漢市志·外事志》,武漢文藝工作者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武漢專業文藝院團與日本、南韓文化交流非常頻繁,為傳播文化、增進友誼做出了卓越貢獻。
1963年9月,武漢歌舞劇院民族管弦樂隊組成的中國藝術團通路日本東京等11個城市,共演出26場,觀衆達58800人次。他們在赴日演出之前,在人民大會堂進行了彩排審查,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了他們。
周恩來總理與武漢歌舞劇院民族管弦樂隊組成的中國藝術團合影留念
1979年6月,為慶祝《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一周年,“雜技外交家”夏菊花率領武漢雜技團通路日本,演出所到之處,受到日本群眾熱烈歡迎。
1982年,武漢為慶祝中日建交10周年及締結友好城市3周年,武漢歌舞劇院組成中國武漢藝術團,将日本古典劇《吉四六升天》譯成中文,赴日本進行回訪演出,在大分等4城市演出9場。
1988年11月,應日本演劇學會的盛情邀請,由平均年齡僅二十歲的青年演員組成的武漢漢劇院青年實驗團在日本大阪、尼崎演出根據日本名著改編的漢劇《曾根崎殉情》。《每日新聞》《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等數家大報争相報道,日本電視台、關西電視台還在黃金時段播報演出實況。日本的戲劇界也在日本演劇學會舉辦的學術讨論會上,充分肯定了該劇在東方文學戲劇交流中的重要意義。
日本友人熱烈歡迎武漢漢劇青年實驗團訪日演出團
1989年8月29日至9月19日,為慶祝中國武漢與日本大分締結友好城市十周年,應大分市長佐藤益美邀請,中國武漢藝術團赴日本大分市及大分縣所屬宇佐市、日田市和竹田市進行了為期22天的友好通路演出。武漢市平劇團帶去了《鬧天宮》《盜仙草》《拾玉镯》等三個經典折子戲,一共演出11場,觀衆約2萬餘人次。他們以精彩的演出折服了日本觀衆,獲得了廣泛贊譽,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每場演出一票難求,除了賣“站票”以外,甚至還在觀衆席前面鋪了席子讓觀衆坐在地上看。
武漢市平劇團赴日演出《鬧天宮》
1994年元月19日至29日,應南韓世界文化促進會邀請,武漢市平劇團赴南韓進行了交流演出,《雁蕩山》《古城會》《拾玉镯》《擋馬》《鬧天宮》《三岔口》《秋江》《盜仙草》等傳統劇目的演出,得到了南韓觀衆的熱烈歡迎。
2008年5月12日-6月22日,武漢人民藝術劇院大型童話偶型劇(睡美人)赴南韓參加南韓政府舉辦的“中國優秀兒童舞台劇藝術節”在曆時四十天的時間裡,該劇在南韓首爾、仁川等四個城市演出六十餘場,被南韓觀衆評為最受歡迎的劇目之一。
2009年,武漢愛樂樂團赴日本東京參加“2009 亞洲交響樂周”,現場反映熱烈,加演了6個曲目,獲得日本媒體的高度評價。
武漢愛樂樂團在東京歌劇廳參加亞洲交響樂周的演出
看今朝:文化交流展新顔
而今,武漢與東亞各國的文化交往借助琴台音樂節、武漢國際戲劇演出季等漢派品牌活動日益頻繁,不但實作了“走出去”,還把日本、南韓的文藝“請進來”。
2014年至2019年期間,武漢歌舞劇院5次赴日本大分參加“夢色音樂節”,在當地刮起了荊楚音樂旋風。
武漢歌舞劇院參加日本大分市“夢色音樂節”
2015年,南韓著名指揮家鄭明勳攜德國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來漢參加第四屆琴台音樂節。2018年,日本舞台劇《西遊記》來漢參加第五屆武漢國際戲劇演出季。
南韓著名指揮家鄭明勳參加第四屆琴台音樂節演出
日本舞台劇《西遊記》參加第五屆武漢國際戲劇演出季演出
展望未來,武漢文藝工作者将繼續用心用情用功書寫時代壯麗篇章,講好武漢故事,做文化傳播的使者,用實際行動助力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建立有我,武漢有戲。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