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12月17日、18日,中國歌劇舞劇院舞劇《孔子》在四川大劇院上演。該舞劇以孔子的人生經曆為線索,由六個章節構成,展示了在藝術上以“盡善盡美”為最高理想的孔子的一生。18日下午,舞劇《孔子》開放觀衆探班,30位觀衆走進劇院,近距離了解演員在開演前的準備工作。
據了解,大型曆史舞劇《孔子》長約90分鐘,講述了孔子懷揣濟世救民之心周遊列國的生命曆程,展示了孔子參政進谏、周遊列國、危困絕糧、弦歌幽蘭、晚年歸魯、修改《詩經》、撰寫《春秋》、制禮作樂等情節。該劇自2013年首演以來,一直是舞蹈界炙手可熱的“爆款”劇目。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的總導演孔德辛是孔子的第77代後人,他曾表示“創作這部劇,對我而言不是任務,而是對家族的情感。”談及創作初衷,他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該劇将孔子放置于時代、國家和自然等環境中,用肢體語言表達孔子的喜怒哀樂,用豐富的音樂旋律和舞台意象呈現孔子的内心和情感世界,展現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人格魅力、精神特質、智慧光芒,傳遞中國傳統文化。”
首演至今,舞劇《孔子》已被問及演出八年來的變化,中國歌劇舞劇院舞劇團團長助理劉彬坦言:“現在回過頭看第一版的《孔子》,确實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提高跟精煉的。劇團在8年時間中,對《孔子》不斷修改、打磨,不斷完善之前的想法,并加入我們最新的了解和解讀,包括對舞蹈、舞美、音樂的不斷調整和完善,都是為了讓《孔子》成為一部可以流傳下去的經典作品。”
劉彬還透露,每到一個地方,舞蹈演員們都會進行基本功訓練 “一日不練自己知道,三日不練觀衆知道。除了日常的基本訓練外,演員們也會根據現場狀态進行調整,保證舞團的演出效果。”
不同于電影、電視劇,舞台演出每一場都存在不确定因素。對此,劉彬表示:“雖然演了400多場,演員們還是會緊張,不可預判會發生什麼,音樂也會存在變化,舞蹈演員和樂隊老師的磨合是非常不容易的。樂隊成員給舞蹈演員普及音樂知識,舞蹈演員給樂隊成員回報舞蹈知識,一遍一遍地磨合,每天十小時地練習,才有現在的演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