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握住硬币一面的時候,同時也握住了它的反面。
文 | 陳大力
最近刷小紅書,發現一個讓我很驚訝的現象。
是什麼呢,是我看到的90%關于“被催婚焦慮”“單身焦慮”“大齡焦慮”的文章,居然都是25、26歲左右的女孩在寫。
我以為會是年紀大很多歲才會開始考慮焦慮不焦慮這件事——也很好玩,微網誌上所有人都是“這輩子我都絕不會結婚,一了百了”,但往小紅書一翻,到了個體的生活,就很難有破罐破摔的,都對婚姻抱有那麼真切的疑問:憧憬有,緊張有,逃避有,“希望自己能做個順利的普通大多數”也有。
我聊戀愛很久了,婚姻聊得很少,而今天我想講講,作為一個按部就班讀書,人生跟大部分人軌迹重合的乖乖女,同時也作為一個當了6年部落客,見識過一些光怪陸離的女孩,我是怎麼看待婚姻的。
1、婚姻,一定要發生在你人生的穩定階段。
這個“穩定”是什麼意思,這個穩定是,你面對人生的大的疑問,是多數解決了,或者至少目标明确了。
在工作上,不是說崗位穩定——而是,你确定自己大概從事什麼樣的行業,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态,work-life balance還是拼搏,你已經選好了。或者,你已經淬煉出足夠好的個人能力跟素質,即使轉行也有重來的底氣。
在心态上,你有一個大緻成形的價值觀了,簡單來講,你遇事能獨立思考,且對多數事物都有一套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符合自己的個體核心的看待方式。你有所側重、有所好惡,在面臨重重選擇時,你不會盲目地、過于感性地做決定,而是能給出自己的邏輯,由此選擇自己真正所契合。
在情緒上,你已經把成年人的行事法則谙熟于心,或者說,它們已經融入了你的血液——跟人相處的邊界感、體諒與共情對方的能力、搭建并守住底線與原則的方式……都是自己讨生活的人,沒有人要過家家的。是以,你得能在絕大多數時候,避免關系中“對内”的不必要的情緒磨損,而讓兩個人可以用最大的精力,去攜手共同面對生活的挑戰。
我看到很多人發的談結婚的糾葛,感想都是:其實問題出在,男方跟女方好像都沒有長大。要麼女方攀比,不切實際地索要一些“體面”,而不顧男方的承受能力;要麼男方懦弱,自己家人算計,而他任由雙方聊崩,一點都不敢站出來做主。
雙方都是,連最基本的「對自己的選擇能客觀地認知且負責任」都做不到,并不是一個穩定的成年人的狀态啊。
對人生大事還小孩子打鬧一樣,是以進不去婚姻是正常的。
2、婚戀市場很殘酷。
我不是想要灌輸年齡焦慮……就是想講一些特别大實話的大實話。
我大學談戀愛的時候,覺得自己喜歡的男孩都是再普通不過的普通人,後來成熟一些(尤其是這兩年步入社會後)才發現,在一個不算差勁的大學讀書,城市戶口,身高過得去(175及以上),性格正常(注意,僅僅是正常),大四投履歷去了普通公司工作薪資尚可的男生——就已經是婚戀市場的優質男生了。
大學時好像滿校園都是,但畢業幾年後,你會發現他們都神奇地被消化了,而這個時候你再在社會上找,下限就被拉到非常地“下”,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你無法接受的:國中學曆的、沒有正式工作的、欠過賭債的……
我不是說年輕的時候就必須早早戀愛,我隻是出于交心的初衷,想把這個事實告訴關注我的人裡比較年輕的女孩,事實就是如此,至于怎麼做,你可以自己決定。
可能我說這些會被罵,但我時常在想,如果你真的還沒有達到百分之一萬地确定不結婚的程度,那麼多了解你将要接觸的領域裡的一些資訊,一定是有好處的。
是以我也鼓勵,比較确定以後要步入婚姻的女孩,可以提早多多了解現況——情況是很複雜、需要搜集資訊的,不同行業不相同,不同級别的城市也不相同。這不是恨嫁,這是為了以後盡量做正确的決定。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二十三四歲的時候就告訴很多人“想談個到結婚的戀愛”,積極地發動她的高中朋友、大學同學、甚至家中的長輩幫她介紹,目标明确,行動力強,我沒覺得有什麼不好。
就好像我買房,買之前我真的不太懂房産知識。在我開始看房的那年,我近乎一無所知:老破小還是次新?郊區還是市區?有限預算下優先地鐵還是學區?需要避雷什麼樣的小區?
不管你決定要做什麼事,都不要做一無所知的綿羊。有資訊,有基本的觀點,你才有做事的落點。
是以……買完房後,我就開始關注一批房産KOL,開始讀各種房産分析“補課”。
3、不管結婚還是不結婚,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大家一定要把這句話刻煙吸肺:愛情,是絕對的奢侈品,多奢侈呢,是會有一部分人,一輩子都遇不到的。
在這個前提下,就有了很多種生活的生态:
極少數幸運的一撮人,跟很愛也很合适的人結婚;一些人跟合适的能過日子的人結婚但互相并不愛,不再有“進入婚姻”的焦慮,可時常察覺到無聊跟悲哀;一些人堅持不婚,避免了跟另一個人的煩瑣家常或者狗血,清淨輕松,但也需要獨自面對不安跟懷疑。
不被愛,或者沒有遇到愛情,壓根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定要把腦袋瓜,從偶像劇裡那種人人都戀愛的氛圍裡扭轉過來,現實生活裡,還是那句話,愛情是絕對的奢侈品。
是以,你是要清楚的,是有一定的可能性,一切并不會如你所願,甚至到老都如此。
有些雞湯(雖然我也寫雞湯,但我還是要說)真的蠻不現實,會寫一些“提升自己就能遇到更好的人/單身很久是因為值得一個特别好的人”之類的話,實際上,能不能遇到一個靠譜,且你們之間産生愛情的人,純粹是看運氣的事情。
就像搖号一樣,總有人運氣一直不佳,搖不中,然後退場。或者搖了一個不滿意的,将就了。
是以,做決定,理性就好,不要被太多的口号迷惑。
說這些是因為,我很怕關注我的大家,在遇到戀愛或者婚姻不順時,因為看了太多網上的言論,而把“不婚”當作一個最至高無上的解法——不婚沒有那麼崇高,也沒有網上講的那麼人間天堂,就是一種普通的退場的方式。我沒有旗幟鮮明地說一定要如何,我隻是希望,大家做的任何選擇都是基于現實且慎重的。在做任何一個決定前,都好好想想,它會給你的人生帶來什麼。
最重要的是,要清楚所有選擇都有兩面性跟代價。
當你握住硬币的這一面的時候,你同時也擁有了它的反面。
—————————————————————
圖 | 《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