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嶺南畫派中,如果要論及人物繪畫,方人定無疑是一位傑出代表。他的中國人物畫博采衆長,融彙中西,極富現代感和人情味,在20世紀中國畫壇影響甚大。

方人定(1901年-1975年)
林墉先生曾評價:“說嶺南,方人定是一峰!看百年,方人定是大器!”對此,筆者完全贊同。
“方黃之争”,影響深遠
方人定(1901—1975年)是現代著名的國畫家、書法家、美術理論家、詩人,現代嶺南畫派的領軍人物之一,二十世紀中國人物畫傑出代表之一。原名士欽,後改名人定,廣東中山沙溪人。1921年至1926年先後就讀并畢業于廣州法政學校和廣東法官學校高等研究部,後專攻美術,并入高劍父之門。
方人定《悲秋》立軸
方人定在民國時期影響最大的要數 “方黃之争”,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由嶺南畫派的方人定和廣東國畫研究會的黃般若關于新舊藝術的論争,當時以他們的姓氏而被命名為“方黃之争”,盡管這樁著名公案發生在廣東畫壇,但影響巨大,意義深遠。“方黃之争”的起因是針對“二高一陳”(指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頻頻在不同展覽會上推出 “新國畫”,年輕氣盛的黃般若(1901—1968年)撰寫了《剽竊新派與創作之差別》一文,正面提出“二高一陳”作品有“剽竊”、“ 抄襲”的問題。
方人定 1961年作《栖息圖》鏡心(中國美術館藏)
1926年,高劍父授意“折衷派”的“宣傳部長”方人定撰寫《新國畫與舊國畫》刊于報端,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指責國畫研究會傳統派畫人抱殘守缺、因循守舊,認為國畫改革的道路就是高劍父等人開創的“折衷”之路。而主張存續國粹的黃般若随即在潘達微、趙浩公的支援下,撰寫了《新派畫就是中國的衣冠嗎?》一文給予還擊,文中再次指出這些“新派畫”其實是抄襲、剽竊日本畫,否定他們的作品是“中華民國的衣冠”。方黃兩人一時你來我往,各執己見,壁壘分明,針鋒相對,難分勝負。争論的焦點也從借鑒與抄襲擴充到傳統文人畫的認識、繪畫的寫生、中西繪畫與日本畫等諸方面,後在藝壇大佬葉恭綽居間調解方才暫時結束紛争。
圖4.方人定 1955年作《早晨》立軸
據悉,在之後的1929年和1935年裡,方人定兩度赴日本留學,研習西洋人體技法,走出了一條與老師高劍父截然不同的人物畫道路;同時在日本留學時方發現高劍父果然有所抄襲。也因為抄襲一事,一直到1951年高劍父去世,方人定都和高劍父保持着一種微妙的師生關系,這不能不說是高劍父一生的灰暗注腳。
圖5.方人定1932年作《歸獵圖》立軸
有趣的是,直到1938年,在香港抗戰畫展期間,方人定與黃般若不期而遇,“相逢一笑泯恩仇”。兩人惺惺相惜,握手言歡,成為好朋友。之後,他們各自開創了自己的藝術道路,共同為曆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應該講,兩派論戰,不僅引發了廣東畫界關于傳統國畫現代轉型的思考和讨論,而且為廣東畫壇吹來了一股清新之風,極大地活躍了民國的藝術論壇,促進了中國畫的變革與發展,甚至直到今天,還對中國美術産生深遠影響。
中西合璧,别開生面
方人定是1923年入春睡畫院,師從嶺南派領袖高劍父習畫,期間畫藝大進。之後,他的作品先後入選西湖博覽會、中日現代美展、以及中法、中蘇、中英、中德、中捷等美術展覽,屢屢獲獎,并被有關方面收藏。其中1928年和1929年他的花鳥畫和《凄涼之音》先後入選比利時萬國博覽會,兩次獲金牌獎,作品均被收藏。
方人定1959年作《最堅強的人》(廣東美術館藏)
1929年為了謀求國畫革新,方人定兩渡東瀛,先後在日本美術學校、川端畫學校、駿河台洋畫校求學,學習西洋人體素描,成為“嶺南畫派”成員中留學時間最久、作品最多的一名畫家。回國後先後在南京、上海、廣州、澳門等地舉辦“個展”,被譽為“時代畫家”。
1938年不顧個人安危,在香港舉辦“方人定抗戰畫展”。緊接着,攜作品赴美國洛杉礬、三藩市、紐約舉辦畫展,并與正在美國紐約的張善孖舉行過聯展,其作品先後入選“金門博覽會”和“紐約博覽會”,當地的中英文報紙均對“方人定對中國畫的新探索取得的成果”給予很高評價,許多佳作被各國博物館收藏。
左起:方人定《耕罷》立軸,《覓食》 立軸
1941年,從美國歸來的方人定,聯合春睡弟子,與李撫虹等在香港組織“再造社”,提出“中國畫藝術必須走出專事仿古臨募,陳陳相因的死胡同”。為此,方人定的主張和舉動,震驚畫壇,甚至有文章将方人定稱為“嶺南畫派的叛逆者”,是“籠裡雞造反”。後往來于港、澳兩地。抗戰勝利後曾任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國畫系主任、中南美術專科學校教授。
1947年其照片、藝術生平、作品被收入民國唯一出版的《中國美術年鑒》。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教授、廣東畫院副院長。其作品均被入選全國第一屆至第四屆全國美展,作品被衆多文博機構收藏。出版有《方人定畫集》《方人定紀念集》《方人定評傳》《中國名畫家全集 方人定》《方人定紀念文集》《亮節高風——方人定小傳》等。
方人定 乙酉(1945年)作《和平之舞》立軸
方人定擅長國畫、書法、理論、詩詞。繪畫精于人物,旁及山水、花鳥、走獸。他始終認為藝術不是出世的、而是入世的,繪畫要直面人生苦難,人物畫無疑是最佳載體。為此,他極力主張國畫革新,從1926年開始,在廣州、上海的報刊、雜志上多次發表文章,提出“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挽狂瀾于既倒”,提倡中國畫的内容“要取現實生活為題材”,“真實地、深刻地表現民族的精神”;技法上則要“折衷東西”,把東西方的 繪畫長處“一爐而冶”。
在日本留學期間,眼界大開,他痛感中國人物畫的衰落和藝術的脫離實際,主張藝術應該反映人生,反映時代并提出中國現代人物畫的改革振興問題。他為自己的藝術道路确定了如下目标:一是作品以人物為主體;二是繪畫題材以現代生活新姿态為對象;三是畫法則重新折衷東西,即把中國畫的筆墨功夫、西洋畫的明暗用色和日本畫的裝飾趣味,糅合在一起,用“折衷東西”的技法表現勞苦大衆的真實處境。
左起:方人定 1932年作《到田間去》 (廣東美術館藏),1931年作《閑日》 (廣東美術館藏)
應該講,民國時期,方的人物畫主要表現現實生活,反映人民疾苦,表達民族精神,如描寫農夫、獵戶、牧童、盲人和貧民血淚生活的《窮人之餐》《雪夜逃難》《到田間去》《秋夜之街》等佳作,并形成了有獨特風格的“人定之畫”。新中國成立後,方适應時代要求,将畫筆轉向對革命題材的描繪上,贊頌人民,讴歌新生活,其作品以工寫結合為主,畫面開朗、色彩絢麗、用筆潑辣、線條有力。1956年曾在廣州、北京、沈陽舉辦個展,反響熱烈、好評如潮。代表作品有《途中問字》《讓媽媽們喂奶》《最堅強的人》《東郭先生》《旱年不旱》《琵琶行》《西廂記》等。
方人定乙巳(1965年)作《行書七言聯》,《章草》立軸
方人定還擅長書法和詩詞。書法功底深厚,尤精章草,其詩詞也極富時代氣息,有《人定詩詞稿》存世。
方人定1946年作《渡水》立軸
方人定還是嶺南畫派著名的理論家,被人譽為嶺南畫派的“一支筆”。先後撰寫多篇論文闡述其藝術主張,其中民國時 “方黃之争”所發表的《國畫題材論》《論三絕》《中國繪畫之前途》等文章在當時中國畫壇造成了很大反響,也給了衆多畫家以啟發。此外,從1953年直至60年代,方人定主持的“廣州國畫座談會”影響也很大,該會每月一次,座談會強調不分派别、無門戶之見,有時參加者多達五六十人,與會者各抒己見,百花齊放,百家争鳴,座談會成為當時畫壇的一道靓麗的風景線。可惜,象民國時期的“方黃之争”包括後來的“廣州國畫座談會”如今已不再。晚年卧病在床,仍著有《線條、色彩、皴法——國畫三個問題》的重要論文,并曾在香港《美術家》上發表。
作品收藏,漸入佳境
方人定在民國時期就有很大的影響,僅次于現代嶺南畫派創始人“二高一陳”。上世紀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其很多作品被送至海外展出,不少佳作為各國博物館所收藏。1975年去世後,曾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方人定《人物》立軸,方人定《上學路上》立軸
九十年代初國内興起藝術拍賣後,方人定的作品在海内外市場露面不多,偶有亮相,要麼價格一般,要麼流拍。1996年蘇富比曾推出方大幅精心之作《覓食》,獲價僅3.72萬港元。1997年蘇富比推出《摘果》和《虎頭》兩件作品,前一件估價3~4萬元,後一件估價1.5~2萬元,估價不高,但拍賣都出現了流拍。步入21世紀後,随着中國字畫行情的大幅攀升,方人定的作品頻頻在市場出現,價格也有一定上揚,2004年他1941年作《奪乳》在蘇富比獲價18萬港元,價格逼近20萬元。2010年上海恒利推出方1953年作《得利圖》,獲價106.4萬元,價格突破百萬元大關。
方人定1941年作《奪乳》立軸
之後,方人定精品價格較為堅挺,精品維持在百萬元以上,如2011年北京藝融上拍方1953年作《荔枝圖》,獲價287.5萬元,創下其作品市場新高;2012年《和平之舞》在秦寶齋獲價257.6萬元;2016年他1932年作《歸獵》和1945年作《日暮途遠》在北京匡時國際分别獲價195.5萬元和172.5萬元。
方人定 1953年作 《得利圖》 立軸
近年來,由于受到疫情和宏觀經濟影響,藝術市場不盡人意,是以,方的作品價格也有一定的下滑,如2021年,他1961年作《幽亭修竹圖》在西泠印社獲價62.1萬元;1948年作《嵇康撫琴圖》在廣東精誠所至以43.7萬元拍出。方人定的書法也有不錯的市場行情,尤其是章草,如他1971年作作品在2010年北京傳是獲價76.16萬元;2014年《章草魯迅詩5幀》在嘉德獲價11.5萬元;2020年《行書七言聯》在保利以6.9萬元售出。
方人定1958年作《讓媽媽喂奶》立軸
在筆者看來,方人定在嶺南畫派中屬于特立獨行的畫家,他把中西畫技法、山水花鳥走獸畫技法糅合于人物畫中,同時,順應時代要求,創作了大量反映時代人物的人物畫,欣賞他的畫作有一種親切感,是以,現在海内外各大拍賣會都樂于上拍方人定的作品,如方的1958年作《讓媽媽喂奶》自1996年嘉德首次推出後,在20餘年的時間裡,共有14次上拍。有意思的是:2005年至2010年5年裡此作竟被各地拍賣行拍賣了10次,平均1年多達2次,頻率之高,極其少見,而且10次中僅有1次流标,9次成交,價格最高的是出現在2010年保利拍賣會上,成交價為78.4萬元。從這一事例中可以看出方人定的現代人物畫賣相很好,很受市場歡迎。
方人定《花市前夕》立軸
目前方人定作品已經成為海内外各大拍賣會的固定拍品。從市場表現看,方人定作品盡管一波三折,時強時弱,但總體呈上升趨勢。現大幅現代人物畫精品價格在百萬元以上,山水和花鳥類精品大多在數十萬元。不過,與同一層次的嶺南畫派第二代大家關山月、黎雄才、趙少昂、楊善深相比,無論是市場價格還是藝術價值,仍被明顯低估。若論藝術,可謂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如果單以人物畫論,方人定無疑是嶺南畫派中的鶴立者;若論影響,方在民國時期要比關、黎影響大,解放後關、黎比方影響大。後市方的作品值得投資者、收藏者關注。
注:文中圖檔來自拍賣圖錄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