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術|建立“東亞文化之都” 武漢有“戲”

長江、漢江合流交彙的武漢,是曆史上著名的水運碼頭,也是享譽全國的戲曲“大碼頭”,曾經的戲壇輝煌、名角創奇,正是這座城市記憶中的珍貴片段。如今的武漢依然延續着作為“戲碼頭”的包容,文化多元且融合,舞台藝術種類豐富。

今年8月,武漢等13座城市入選2023年“東亞文化之都”候選城市。目前,建立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之中,而舞台藝術事業的繁榮正是武漢的底氣之一。

藝術|建立“東亞文化之都” 武漢有“戲”

武漢建立東亞文化之都氛圍濃厚

出人出戲精品不斷

近年來,武漢舞台藝術精品佳作不斷,平劇《母親》、話劇《逆行》、交響曲《浴火重生》、音樂劇《種在屋頂的長春花》、大型雜技劇《英雄之城》、交響樂《燈塔》、漢劇《黎明》、楚劇《向警予》《好一片綠洲》、紅色曲藝劇《三教街四十一号》等先後立上舞台,廣受好評。

其中,交響曲《浴火重生》入選文化和旅遊部2020—2021年度“時代交響——中國交響音樂作品創作扶持計劃”;大型雜技劇《英雄之城》中的《浪船飛人》單元入選“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舞台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名單;音樂劇《種在屋頂上的長春花》入選中宣部“全面小康”主題重點跟蹤項目。

中國戲曲學院二級教授、中國戲曲評論基地主任、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副會長謝柏梁這樣評價楚劇《好一片綠洲》:“該劇把一向隻論大情懷、不言小情愛的村支書形象,還原為生動具象、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痛苦煎熬,更有光榮的夢想,有責任、有良知,更有大追求的男子漢,這是村支書形象當中的新發展和新呈現。”

與此同時,武漢高度重視藝術人才隊伍建設,一批名家新星脫穎而出。武漢楚劇院青年演員餘維剛榮獲第三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武漢歌舞劇院青年演員董研峰入選文化和旅遊部2021年度“全國聲樂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藝術|建立“東亞文化之都” 武漢有“戲”

日本舞台劇《西遊記》參加第五屆武漢國際戲劇演出季演出

搭起國際交流舞台

從琴台音樂節,到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再到武漢國際戲劇演出季,一系列國際性藝術節會,為來自中外的藝術家提供了交流舞台,也讓武漢成為國際藝術交流高地。

不久前,2021琴台音樂節在武漢琴台音樂廳閉幕。從2012年到2021年,琴台音樂節已走過十年。年年相伴,武漢人在家門口聽到了全世界,全球十大交響樂團在這裡奏響最強樂聲,名家大師連年不缺席成了“老朋友”。回顧琴台音樂節十年來走過的曆程,會發現它早已知音遍天下。常駐各種全球十大交響樂團榜單的維也納愛樂樂團、柏林愛樂樂團、德國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捷克愛樂樂團等都曾是琴台音樂節的“座上賓”。

武漢的好口碑更是在音樂家之間口口相傳。2017年,指揮家西蒙·拉特攜柏林愛樂樂團亮相第六屆琴台音樂節。令人驚喜的是,這次武漢行是柏林愛樂主動伸出橄榄枝,樂團總經理安德萊娅·齊茨施曼透露:“我們詢問了很多藝術家和朋友,他們說武漢有很棒的音樂廳,還有非常熱情的觀衆,是以我們最終選擇了武漢。”

作為世界四大國際雜技節之一的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已成功舉辦了十三屆,先後有包括日韓在内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支國際頂尖雜技團隊參加,近2000名外國雜技演員來漢參賽參演。

第八屆武漢國際戲劇演出季正處于進行時,海外佳作輪番上演。據了解,自首屆武漢國際戲劇演出季以來,陸續展演了英國、法國、日本等20個國家的171部劇目,演出場次達297場。

藝術|建立“東亞文化之都” 武漢有“戲”

武漢歌舞劇院參加日本大分市“夢色音樂節”

漢派藝術名揚日韓

不僅“請進來”,更有“走出去”,漢派藝術海外叫好,在日本、南韓更是廣獲贊譽。

早在1979年,武漢歌舞劇院、武漢雜技團、武漢市平劇團和武漢市漢劇團演員組成的藝術團就赴日本大分市進行文化交流演出。上世紀80年代,武漢漢劇院在日本學者向井芳樹的指導下,創作排演日本劇作家近松門左衛門的《曾根崎殉情》,赴日演出大獲成功。

進入新世紀之後,武漢文藝院團赴日韓交流更加頻繁。

2008年5月12日至6月22日,武漢人民藝術劇院大型童話偶型劇(睡美人)赴南韓參加南韓政府舉辦的“中國優秀兒童舞台劇藝術節”,在四十天的時間裡,該劇在南韓首爾、仁川等四個城市演出六十餘場,被南韓觀衆評為最受歡迎的劇目之一。

2009年,武漢愛樂樂團赴日本東京參加“2009亞洲交響樂周”,現場反映熱烈,加演了6個曲目,獲得日本媒體的高度評價。

武漢歌舞劇院從2014年以來,每年均派遣藝術家參加日本大分市的“夢色音樂節”活動,在當地刮起了荊楚音樂旋風。

武漢市藝術學校與南韓清州市忠北藝術高中從1999年開始建立了姊妹學校關系,每年均開展藝術教育交流活動。不久前,當忠北藝術高中校長李泳政得知武漢正在建立“東亞文化之都”時,通過視訊發來了鼓勵和祝賀,并希望兩校能夠早日恢複面對面的藝術交流。

展望未來,武漢文藝工作者将繼續用心用情用功書寫時代壯麗篇章,講好武漢故事,做文化傳播的使者,用實際行動助力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建立有我,武漢有戲。

(圖檔由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提供)

責編:賈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