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搶走的中國古畫,因不懂保護被破壞,如今請求我國專家修複

中國與英國之間始終有一道傷痕,這個傷痕源于圓明園,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這是我們心中的濫觞,是不可磨滅的,但大部分的英國人并不在意這段曆史。1860年,為了迫使中國打開關口,進一步擴大西方對中國的影響,在鴉片戰争即将結束的時候,英國和法國再一次派軍進入北京。他們以為中國會這樣屈服,然事實證明,他們失算了,中國人并被就此屈服,反而展開了報複行動。與此同時,法國的軍隊已經到達了圓明園,英軍随後而至,兩個強盜在圓明園中掠奪,所有的官兵陷入了瘋狂之中。

英國搶走的中國古畫,因不懂保護被破壞,如今請求我國專家修複

中國曆史上的文物就這樣被強盜奪走,帶不走的就地燒毀,随後,他們留下了一把大火,大火燒了好幾天,一座萬園之園,就這樣毀于一旦。1900年,他們再一次對貧弱的中國發動戰争,而這一次,英國将目光瞄準了皇家的另一座園林——頤和園。1860年之後,清朝的皇帝曾想過修複圓明園,但這是一筆很大的費用,且圓明園被燒毀的面積太大了,故修複計劃并未能夠施行。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争,英軍頭目偷偷地溜進頤和園中,盜走了很多的中國文物,其中就有現存在大英博物館中的《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

英國搶走的中國古畫,因不懂保護被破壞,如今請求我國專家修複

《女史箴圖》是東晉顧恺之的絹本繪畫作品,原作在曆史上已經失傳了,留存下來的唐代的臨摹本,原本為12段,存世9段。《女史箴圖》描繪的是女範的史記,雖是描寫上層婦女的道德情感,卻不僅僅局限于這裡,而是對婦女的日常生活等等,也多有描述。這一幅古代畫作,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宮廷婦女的形象,真實而又生動地再現了貴族婦女得嬌柔與矜持。這是一幅集教化與審美于一身的典範畫作,中國繪畫從此開始由教化轉向審美,在我國的繪畫史上,具有着重要的意義。

英國搶走的中國古畫,因不懂保護被破壞,如今請求我國專家修複

然英國人将這幅中國古畫搶走之後,由于在收藏方面對中國文化缺少認知,竟然愚蠢的将畫作分割為三部分。這三部分還不倫不類地被裝裱起來,一些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題跋以及印章等等,就這樣被無知的英國人破壞了。建國之後,我國的專家和學者就一直努力追回圓明園流失的文物,光是在大英博物館中,就不止這一幅《女史箴圖》為貴重真品。奈何我們多次要求歸還圓明園流失文物,英國人卻裝聾作啞,拒不歸還。明明不懂得怎麼保護這些古畫,卻又不願意歸還,讓畫作白白毀壞,多少中華兒女為此心痛不已。

請求我國專家修複

英國搶走的中國古畫,因不懂保護被破壞,如今請求我國專家修複

中國素來是一個以匠心聞名的國家,尤其是中國曆史上,出現了無數的匠人,這才留下大批的珍貴文物。《女史箴圖》因為英國不懂保護,被毀壞了之後,英國人便請求由我國專家幫忙修複。首先,我國的文物修複專家在這一方面更加的擅長;其次,這些文物要是不修複,很可能就會消失在曆史上。是以我國的一個文物修複專家,就入駐了大英博物館,并在其中修複了三四百幅中國古畫,這樣的技藝令人敬佩,這一個文物修複師,名為邱錦仙。

上海修畫師邱錦仙

英國搶走的中國古畫,因不懂保護被破壞,如今請求我國專家修複

邱錦仙是我國著名的古畫修複師之一,68歲,在這一行業中工作了47年,在大英博物館已經工作了33年,被譽為“将中國書畫裝裱技藝帶入歐洲第一人”。當然,這樣的行為也時常遭到不了解,不過她并不将這些非議放在耳中,在她看來,若是不做這一份工作,文物就有可能被毀掉。确實,文物本就是中國的,無論是在世界的哪一個地方,首要任務就是不要讓它消失在曆史上。雖說英國的行徑十分的無恥,但也幸虧,要不是邱錦仙,我們也沒法看到這一幅重制神韻的千年古畫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