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和隋得其勢而不得其時,兩者短命的原因極為相似

秦朝和隋朝是中國曆史上比較值得惋惜的兩個大一統王朝,同樣是橫掃六合中華一統,同樣是獨創新

盛世,但最後也被曆史所證明、所摒棄,留下了兩個聲名狼藉的短命王朝稱謂,最終由漢、唐繼承衣缽,完成了新一輪盛世轉換,按照國人懷舊的思維慣性,總會不由的惋惜秦、隋之迅亡。

秦、隋之亡的原因十分相似,一言以蔽之,可謂是得其勢而未得其時。

秦和隋得其勢而不得其時,兩者短命的原因極為相似

衆所周知,秦得天下的秘訣就是有戰無不勝的軍隊,而軍隊之

在于秦制又能夠把一切國家資源集中到軍隊當中,這是維持秦軍戰鬥力強悍和将士忠心之根源。

但在秦始皇及其長子扶蘇和大将蒙恬死後,統治上層的軍方内部因為秦二世不能滿足他們在政治經濟上的需求,因而逐漸動搖、分化,北方軍團中的實力派與胡亥趙高之間的沖突愈發尖銳,甚至戍邊軍屢屢不受中央節制。

到了秦末,六國反抗勢力死灰複燃,與此同時農民運動此起彼伏,中原陷入一片戰亂,外重内輕的軍事布局令秦中央獨木難支,而北方軍團和南方軍團卻擁兵自重拒不回援,坐視了秦朝國家機器的崩潰。

秦和隋得其勢而不得其時,兩者短命的原因極為相似

與秦朝一樣,隋朝的興起也是借勢而為,而且借的這個“勢”比秦朝的軍功集團要複雜的多,乃是有着血緣紐帶關系的關隴軍事政治集團,是以在楊堅開國後,關隴集團獲得的政治經濟利益也是最多的,在朝野一家獨大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

到了隋二世時期,隋炀帝明顯能感受到關隴家族對皇權的掣肘威脅,于是有意扶持南方的江南、山東集團來平衡關隴集團的一家獨大,因而隋政權逐漸失去了得到了西北關隴家族的支援,在隋炀帝的新政弊端百露之際,卻無一位德高望重的關隴前輩發聲,最終釀成了社會動蕩,緊接着就是楊玄感叛亂、李淵叛亂,都是關隴家族的上層内部博弈罷了。

秦和隋得其勢而不得其時,兩者短命的原因極為相似

秦、隋滅亡除了上層集團内部分裂的因素之外,還有改革方向上的失誤。

通過曆史經驗來看,第一代皇帝平定天下後,當以法家思想治國,側重于樹正統、立威嚴,自然是要主抓意識形态建設,輔以富國強兵之策,而第二代皇帝上位後,則是要恩天下、施仁政、籠絡君臣人心,穩固政權統治無為而治為第一要義,絕非是大步子的邁進,将上下階級利益重新打碎重置,這也是秦、隋二世而亡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