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辮子與小腳:最後帝國的市井寫真

文 | 韓炜炜

相信不少人都像我一樣有着深深的老北京情結,老北京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那一排排普通老百姓一度進不去的紅牆黃瓦,不僅僅是皇家園林裡秋蟲的悲鳴,不僅僅是那些我們觸摸不到的錦衣玉食、無價珍寶,更多的是市井中那一幕幕鮮活的生活場景,和那一聲聲充滿京味兒的大吆小喝。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長長的大茶壺嘴兒中騰起的熱氣和那倒茶的夥計百變靈活的身手,那一頭闆凳,一頭煤爐的剃頭挑子,甚至是街上過來的衙役耀武揚威地橫掃一鞭,都能帶給我們一些回味。可惜,那個年代沒有相機也沒有錄影,我們隻能從隻言片語的文字中尋找那些特殊的帶着回憶的氣息。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回憶,承載着多數人的情懷,相信沒有哪個人不留戀自己的美好記憶。普希金說,一切過去了的都會變成親切的懷念。

所幸,法國這個不知名的畫家,把我們祖宗的生活給鮮活地記載了下來。士農工商,他們的吃穿住行,在這裡樣樣得到了展現。打八角鼓、數來寶、打十不閑兒、提猴兒、耍壇子,種種市井場景一應俱全。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這本書中,還給我們展示了很多小吃,有的流傳到了現在,像河撈、桂花糕、豌豆黃、五香豆、鹵煮,有的則很少見了,像雞頭、秋食兒等。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相信現在多數年輕人已經不會使用杆秤,“天地之間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你就是定盤的星”。秤杆上的第一顆星叫做“定盤星”,是秤砣與秤杆平衡的基點。其他刻度稱為秤星,秤星的顔色必須是白色或黃色,不能用黑色,因為做生意不能黑心。

事實上秤杆的每顆星都象征天上的星宿,而秤杆的尾端名福、祿、壽三星,用來告誡生意“人少一兩無福,短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古人的文化,一杆秤就夠我們學習幾日了。

如果不是這本書,我幾乎都要忘了什麼叫“平升三級”(瓶生三戟),就是二郎神的那個方天畫戟,三個插在一個瓶中,寓意平升三級。何況它還被做成風筝,又多了一層飛得更高的意思。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博物如果僅僅限于對物的追索,而不研究其背後的風俗和人情,就失去了其一大半的意義。這些圖畫的意義不止于表物,味兒可以通過物什傳達,生活禮俗卻要靠人物活動來展現。

像喪禮,這本書中,喪禮的細節十分豐富,從報喪到男女服飾,還有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幾乎沒有機會見到的哭喪棒和靈幡。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這本書中的圖畫還表現了很多在京喇嘛,以及苦行僧,化緣僧人的形象,我們都知道,清朝是十分崇尚佛教的,喇嘛官職化也是清朝的一大特色,通過他們的服飾和行動,我們可以窺見這一體制之一斑。

古人是緣物寄情的高手,不管是喪禮中的哭喪棒,還是去廟裡燒的大小物件,無不在以物傳達着人情世故。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可能因為畫者是外國人,是以,他對這一切都報以好奇的眼光,是以才能觀察入微,畫出他所看到的一切。甚至包括了揀窮、拾大糞。這對我們來說算是幸運,如果是本土的畫者,可能會因為司空見慣,而不去表現這些瑣屑小事,緻使錯失很多對後人來說有意義的東西。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世俗生活在博物研究中是比較薄弱的,而這恰恰是與我們的生活最相關的。

塞萬提斯說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時間抗衡,把遺聞舊事保藏下來。就讓這本書帶領我們,去追尋那些我們即将或已經遺忘的遺聞舊事吧!

作者簡介

韓炜炜,河南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文博研究館員,從事文博研究近二十年。發表十餘篇學術論文,參與十餘本專著編寫,主持《河南境内史前彩陶文化》等多項研究課題,獲得河南省社科成果一等獎。

辮子與小腳:舊都市井寫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