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百分之七十一都是海洋,面對如此龐大的海洋世界,人類想要探索,就必須要借高科技産品的幫助,最近我國的科研團隊發出好消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深海機器人實作了馬裡亞納海溝10900米的海底探索,它就是仿生軟體智能機器魚。

水下智能機器人的科研貢獻
該款機器魚在馬裡亞納海溝約10900米的海底,按照預定指令完成了長達45分鐘的行動,不僅極大提升了我國深海裝備智能化水準,同時也大幅降低了深海探索作業的成本。除了機器魚,其他型号的水下機器人也都對科研做出了巨大貢獻,如南極考察時,一款機器人在水下曆時35小時,就成功探索出一批關鍵資料。
水下機器人的廣泛應用
當然,除了海洋探測和科考以外,水下機器人還被廣泛應用于更多其他場景,例如潛水運動、水下攝影、影視娛樂、水産養殖、管道清理、水下救援等等。水下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工,提高工作效率,是以各大企業紛紛入手,2020年水下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百億元。
水下機器人雖然有如此多的優點,但技術門檻高、研發周期長、研發難度大等都是存在的客觀問題,且市場環境不完善,産品價格貴,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技術的提升來改變現狀。相信在科研團隊的不斷鑽研下,未來的水下機器人産業會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