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一代抗日名将,戰敗後退回台灣,為什麼卻被蔣介石槍決?

李玉堂(1899年2月7日--1951年2月5日),字瑤階,山東省廣饒縣人,黃埔軍校一期,抗日戰争中國将領,中華民國陸軍中将。與李延年、李仙洲、王耀武合稱三李一王。1899年3月16日(清光緒二十五年二月初五)出生于山東省廣饒縣大王橋河西的一戶地主家庭。1924年,李玉堂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

他是一代抗日名将,戰敗後退回台灣,為什麼卻被蔣介石槍決?

畢業後,配置設定到國民革命軍陸軍一師二團任見習官,因作戰英勇,後連續升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抗戰迸發後,李玉堂作為蔣介石的黃埔嫡派,屢立戰功,于1938年6月8日升任第8軍軍長,屬于黃埔生中較早升任軍長的一批人,請注意,後來的名将陳明仁其時是第8軍的準備第2師師長。1939年,率部在武甯附近的棺材山阻擊日軍,死守陣地,全軍立戰功,國民黨抗戰總部授予李玉堂部"泰山軍"稱号。不久,該部改為第十軍,李仍任軍長,奉命駐守長沙

他是一代抗日名将,戰敗後退回台灣,為什麼卻被蔣介石槍決?

此後,李玉堂先後任第二十七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第十綏靖區司令官、海南防衛副總司令、第一路軍司令官兼三十二軍軍長等職。駐海南期間,中共通過關系策反李玉堂,李接受共産黨的條件舉行起義。因交通中斷,李玉堂未能及時接到中共關于起義的訓示,解放軍已占領海南島,李玉堂即随國民黨軍隊撤往台灣。後因叛徒出賣,1951年2月5日李玉堂被國民黨當局殺害于台北碧潭。

1939年,因在武漢會戰的南浔線戰役戰功卓著,李玉堂的第8軍被頒發“泰山軍”的光榮稱号。不久後,第8軍改成第10軍,李玉堂持續擔任軍長。在八年抗戰中,第10軍跟第74軍齊名,打過十分多的硬仗、惡仗,盡管不在五大王牌軍之列,但無論實力仍是在戰功,都不在五大王牌軍之下。

他是一代抗日名将,戰敗後退回台灣,為什麼卻被蔣介石槍決?

不過,在長沙1939年日軍第3師團主力、第6師團和第40師團各一部的猛烈進攻,經兩晝夜激戰,第10軍的福臨鋪、金井陣地被先後突破,所屬第3師損失慘重,第190師副師長賴傳湘殉國。李玉堂被迫放棄陣地率部撤往撈刀河以南的榔梨市收容整頓。随後将收容後第10軍部署在長沙外圍的東山、浏陽河、撈刀河一線,利用地理優勢阻擊日軍四晝夜,終于堅持到援軍趕至将日軍擊退。戰後,戰區長官部追究金井丢失的責任,李玉堂遭到撤職處分。

他是一代抗日名将,戰敗後退回台灣,為什麼卻被蔣介石槍決?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李玉堂也跟着去了,但由于他的夫人有通共的嫌疑,被保密局拘捕了。聽說,蔣介石在李玉堂的判定書上隻寫了一個字:“恥。”

1951年2月5日,李玉堂和夫人陳伯蘭被執行槍決。臨終前,李玉堂給兄弟留下遺書,其間寫道:“總統指令,已無申訴地步,我身後望有公論。我無對不住國家之事,國家如此對我,于國家何益?我缺乏惜,不過一生為國,如此下場,心有不甘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