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曆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三大叛亂,每次都是中國分裂數百年以上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四千年連續文明的國家,從夏朝到清朝四千年的漫長曆史,最高統治者的世系一點都不混亂,這是獨一無二的。四千年裡發生很多的曆史大事,也發生過很多的動亂,每一次動亂都給華夏大地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其中有三次動亂深深的影響了中國曆史的走向。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下這三次動亂。

一、西周“犬戎之亂”

周武王通過牧野之戰滅亡了殷商,建立了周朝,定都鎬京,實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大封宗室和功臣,建立魯、齊、衛、蔡、燕、虞、宋、楚等八百多個諸侯國,制定了上到天子下到諸侯庶民的權利義務的周禮以及掌握各種權力的官職,為中國以後兩千多年的宗法制和官僚體制奠定基礎。根據這套制度,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擁有六軍;各個諸侯是各自封國的主人,大的諸侯三軍,小的諸侯一軍,都要服從周天子的指令,并按照規定進貢和出兵随天子征戰;不論周天子還是各個諸侯,都實行嫡長子繼承制。

中國曆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三大叛亂,每次都是中國分裂數百年以上

西周疆域圖

周朝的這套制度讓周朝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強盛,出現了成康之治,但到了周穆王時期周朝開始由盛轉衰,到周厲王時還發生了國人暴動,将周厲王趕出鎬京,由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政,史稱共和行政。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繼位,任用奸臣當政,朝政腐敗不堪,天下怨聲載道,又三次讨伐六濟之戎失敗,天子的威望掃地。同時寵幸褒姒,烽火戲諸侯,惹怒了天下諸侯,最緻命的是周幽王廢除了申後以及申後的兒子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王後,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申後的父親是姜姓的申國,和犬戎聯系密切,武力強大,太子宜臼被廢後,宜臼逃到了外祖父申侯那裡,避難。申侯看到自己女兒和外孫被廢,怒不可遏,立即聯絡犬戎進攻鎬京,殺死了周幽王和伯服,占領了鎬京。史稱“犬戎之亂”。

中國曆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三大叛亂,每次都是中國分裂數百年以上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去世後,太子宜臼繼位,就是周平王。周平王東遷到了洛邑,開創了東周。從此周天子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天下陷入了諸侯争霸的大分裂時代,禮崩樂壞,諸侯之間互相攻伐,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先後出現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最後秦朝攻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犬戎之亂破壞了周朝的統治基礎,讓中國禮崩樂壞,陷入分裂達五百多年之久,使中國由奴隸社會進化到了封建社會。

二、西晉“八王之亂”

西晉統一天下以後,晉武帝陷入了奢靡的生活中不能自拔,據說光是後妃就有一萬多人,晉武帝每天乘坐着羊車随意走動,羊車停在哪裡就在哪裡過夜。在皇帝的示範帶動下,整個國家形成追求奢華生活的風氣,甚至産生了互相鬥富的極端事件。同時這個時期的士大夫崇尚虛無的清談,鄙視做實事的人物,導緻朝廷人浮于事,政令廢壞,軍備松弛。

中國曆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三大叛亂,每次都是中國分裂數百年以上

晉武帝影視形象

西晉吸取了曹魏宗室太弱的教訓,取得天下以後大封宗室為諸侯王,并讓每個諸侯王都掌握地方實權和軍隊,諸侯王的實力非常強大。晉武帝晚年不顧一些大臣的反對,堅持立了智商存在問題的司馬衷為太子,又為司馬衷迎娶了一個野心勃勃的太子妃賈南風,為八王之亂創造了條件。晉武帝駕崩以後,司馬衷登基稱帝,就是晉惠帝,賈南風成為了皇後,皇太後的父親楊俊輔政和汝南王司馬亮輔政,極大的限制了賈南風的權力。于是賈南風利用楚王玮除掉了楊俊和司馬亮,又利用趙王倫除掉了司馬玮,最後司馬倫又除掉了賈南風。從這開始西晉宗室開始了一場期間長達十六年的内部動亂,互相殘殺,社會動蕩不安,将西晉的統治精英和軍事力量消耗殆盡,最後南匈奴的劉淵乘機在并州起事建立劉漢,向西晉發起了進攻,後來鮮卑、羌、羯、氐等民族相繼爆發動亂,大量漢人被殺,西晉也是以亡國。

中國曆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三大叛亂,每次都是中國分裂數百年以上

十六國影視圖

中原的衣冠士族開始南遷至江東和江南,并在江東建立了東晉偏安一隅,苟延殘喘。中國北方陷入了十六國紛争時期,前線、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後秦等少數民族政權先後登場,北方陷入了空前的動亂,直至拓跋魏統一北方。八王之亂使得中原的漢人王朝進入了最為虛弱的時候,無力繼續統治全國,遷到了江東維持生存,并在此後的三百年裡一直處于弱勢的地位,最終被脫胎于拓跋魏的隋朝所統一。

三、唐朝“安史之亂”

唐朝經過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則天九十多年的治理,到唐玄宗開元年間國家實力達到了頂峰,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頂峰,史稱開元盛世。開元盛世時期國家富強,百姓安居樂業,在軍事上不斷壓制着周邊的少數民族,唐朝控制着從遼東到西域的廣大土地,并在北方邊境線上先後設定了盧龍、幽州、河東、朔方、河西、隴右、安西、北庭、劍南和嶺南十個節度使,鎮兵多大四十九萬人,極大的震懾了周邊的遊牧民族。

中國曆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三大叛亂,每次都是中國分裂數百年以上

唐朝十大節度使

但是鎮兵的膨脹和強大也讓唐朝出現了外重内虛的形勢,内部的軍事力量不足以制約邊疆的節度使,如果節度使都是忠君愛國忠臣,那麼不會有事,如果節度使有了叛亂的想法,那麼天下就危險了。唐朝前期一般任用忠厚的文臣為節度使,不兼任不遙領,節度使做的好就回到朝廷做宰相,叫做出将入相。文人比較愛惜自己的聲名,忠君思想比較濃厚,是以前期的節度使制度執行的比較好,充分發揮了節度使制度的優點,又很好的避免了節度使制度尾大不掉的缺點。但是唐玄宗後期,由于李林甫專政,擔心節度使回到朝廷威脅自己的宰相地位,就勸說唐玄宗任用胡人為節度使,并開始了兼任制度,就是一個人可以兼任幾個節度使。因為胡人都沒有文化,是以做不了宰相,威脅不到李林甫的地位。這樣北方的節度使基本都落入了胡人之手,尤其是安祿山兼任了幽州、河東、盧龍三個重鎮的節度使,掌握鎮兵二十萬人,成為了唐朝最有實力的節度使。

中國曆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三大叛亂,每次都是中國分裂數百年以上

安祿山影視形象

李林甫去世後,楊國忠為宰相,他同安祿山有很大的沖突,于是就采用各種手段逼迫安祿山造反,終于755年安祿山叛變,率領二十萬人南下,占領洛陽稱帝,唐玄宗倉皇逃往四川,史稱安史之亂。為了鎮壓安祿山叛亂,唐朝将位于中亞的安西、北庭兵力以及河西、隴右兵力調回中原,經過了八年的時間才平定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讓唐朝由盛轉衰,人口損失了三分之二,喪失了對地方的掌控,唐朝陷入了藩鎮割據的局面,最終滅亡了唐朝。同時,安史之亂讓中原王朝喪失了對西域、北方草原、河西走廊和安南的控制,中原王朝的統治區域大幅度弱小,從此喪失了對周朝少數民族的優勢,處于了被動挨打的境地。例如北宋、南宋就被迫每年給遼國和金國歲币,這在以前的中原王朝是絕對沒有過的。最後南宋滅亡于蒙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