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喀喇汗王朝以伊斯蘭教立國,是中國的嗎?僅憑這2點,就能說清楚

提示:應該看到,不管信什麼教都與國家無關。一個國家是可以有多種宗教的,這也是宗教文化多元的展現,不能因為宗教信仰的不同,就背叛和分裂國家,這是不明智也是沒有道理的。在國家面前,宗教隻能是宗教,不能把宗教駕馭于國家之上。這也是喀喇汗王朝要告訴今天的人們的。

喀喇汗王朝以伊斯蘭教立國,是中國的嗎?僅憑這2點,就能說清楚

一、喀喇汗以伊斯蘭教立國,是中國西北方王朝

今天,提到喀喇汗王朝人們大約都會想到伊斯蘭教,的确,這個王朝是以伊斯蘭教立國的。但王朝建立之初并非伊斯蘭國家,與突厥汗國、回鹘汗國等遊牧汗國類似,他們最初是薩滿教教徒與拜火教教徒,也有一些摩尼教徒與佛教徒。第一位改宗伊斯蘭教的大汗是第三任大汗薩圖克·博格拉汗。

受薩曼王朝穆斯林的影響,薩圖克早年就歸信了伊斯蘭教,成為一位虔誠的穆斯林。并且在其影響下,屬下信教一些王室成員也改宗伊斯蘭教。公元915年,他在自己經營多年的古拉姆近衛軍,以及薩曼王朝穆斯林的援助下,以武力從信仰薩滿教的叔父手中奪取了政權。其後,自稱蘇丹·薩圖克·博格拉汗,宣布伊斯蘭教為國教,在國内推行伊斯蘭教。

喀喇汗王朝以伊斯蘭教立國,是中國的嗎?僅憑這2點,就能說清楚

薩圖克去世後,其子穆薩(巴依塔什)繼位,稱阿爾斯蘭汗,駐喀什噶爾。薩圖克的次子、木薩的弟弟蘇萊曼治巴拉沙衮。在蘇菲派教士的幫助下,穆薩實作了王朝的伊斯蘭化。公元960年,穆薩宣布伊斯蘭教為國教,20萬帳突厥人入教。從此正式開始了第一個突厥語民族伊斯蘭王朝的曆史。

但是,應該看到,不管信什麼教都與國家無關。一個國家是可以有多種宗教的,這也是宗教文化多元的展現,不能因為宗教信仰的不同,就背叛和分裂國家,這是不明智也是沒有道理的。在國家面前,宗教隻能是宗教,不能把宗教駕馭于國家之上。這也是喀喇汗王朝要告訴今天的人們的。

喀喇汗王朝以伊斯蘭教立國,是中國的嗎?僅憑這2點,就能說清楚

有一個問題很是直截了當:喀喇汗王朝屬于中國嗎?我們的回答是:當然是。原因有二:1.喀喇汗王朝,又稱“黑汗”,蔥嶺西回鹘,是中國古代西北地區操突厥語的民族在今新疆、中亞建立的封建政權。2. 喀喇汗王朝極盛時期,據有東起庫車,東南起羅布泊,西至鹹海、花剌子模,南臨阿姆河,北至巴爾喀什湖、七河流域的廣大區域,版圖囊括當代的烏茲别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南部以及中國新疆中西部。大體為唐朝的安西和北庭兩都護府所轄的大部地區。

這就是說,無論從民族或者地域來講,僅憑這2點,喀喇汗王朝屬于中國無疑。而這個王朝不但向南中國的宋朝進貢、稱臣,同時,王朝的可汗們也一直堅定地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中國西北方政權的可汗。

喀喇汗王朝以伊斯蘭教立國,是中國的嗎?僅憑這2點,就能說清楚

二、喀喇汗滅佛國于阗,一直向宋朝進貢

熟悉曆史的人都知道,是喀喇汗王朝滅佛國于阗,并将伊斯蘭教全面傳入今新疆。在曆史上,人們把這叫喀喇汗于阗戰争,即10世紀晚期至11世紀初,在新疆并存的喀喇汗伊斯蘭王朝同于阗佛教王朝之間的宗教戰争。喀喇汗王朝宣布皈依伊斯蘭教後,逐漸強大的國力引起于阗國的不安。于阗國趁喀喇汗王朝西征波斯薩曼王朝之際發動突襲,是以拉開戰争序幕。戰争斷斷續續持續數十年,最終以公元1006年于阗滅亡,喀喇汗最終勝利而告終。

但是,我們要說的是,這不過都是因宗教而起的,兄弟阋牆式的打鬥,也是中國内部的鬥争。于阗王國位于今新疆西南部的和田地區,早在西漢時,就與中原王朝發生了重要聯系。盛時領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豐等縣市,都西城(今和田約特幹遺址)。居民屬于操印歐語系的吐火羅人。君主國姓為尉遲。因仰慕唐朝,有兩位君主改姓李,即尉遲僧烏波(李聖天)和尉遲蘇拉(李從德)。是以,人們把這個王朝也稱為于阗李氏王朝,君主李氏堅定地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與中原王朝一直保持着溫暖友好的親情關系。

喀喇汗王朝以伊斯蘭教立國,是中國的嗎?僅憑這2點,就能說清楚

喀喇汗王朝也一樣,一直是向宋朝進貢稱臣的。喀喇汗王朝極盛一時,在擊滅于阗後的第三年,便向宋朝進貢。據《宋史》卷490記載,1009年,他們派出了一位叫羅斯溫将領,面見宋朝皇帝,跪奏曰:“臣萬裡來朝,獲見天日,願聖人萬歲,與遠人作主。”宋朝的皇帝問羅斯溫,路好不好走,有多遠,需要多長時間。羅斯溫說:“涉道一年,晝行暮息,不知裡數。”意思是,他們白天走路,晚上睡覺,走了整整一年,但說不清從喀喇汗國到宋朝到底有多遠。

此後,喀喇汗王朝大緻三年一次,攜帶大量珍品進貢給宋朝;宋朝則返給他們以貨價數倍的絲綢和金銀。但是,這種官方的貿易很快便顯得不順暢了,原因是,其時夏州的李德明已緻力于向西發展,攻取河西走廊。《宋史》記載,其攻取甘州曆時二十年多,先後多次出兵但仍不能攻克,直至1028年,才由其子李元昊“拔之”,夏州終于盡有甘州之地。1036年,李元昊率兵攻占瓜州、沙州、肅州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喀喇汗王朝與宋朝的往來隻得全部改經青海道,由羅布泊東南經柴達木盆地通過吐蕃青唐城(今青海西甯市)進入宋朝境内。

喀喇汗王朝以伊斯蘭教立國,是中國的嗎?僅憑這2點,就能說清楚

1041年正式分裂為東西兩部。按宋籍記載,東喀喇汗國不但繼續與宋朝發生貿易,進貢稱臣,就連軍事的行動也要請示宋朝。因為西夏橫亘于東喀喇汗國與宋朝中間,殺人掠貨,引起了東喀喇汗國的不滿,時間一久,便想要發動戰争。公元1093年,東喀喇汗國想要征伐西夏的意圖被梁太後得知後,西夏軍嚴陣以待,兩國的關系徹底破滅,走到了戰争的邊緣。其後,東喀喇汗國對西夏所占的甘州、沙州、肅州進行攻擊。

這場戰争,東喀喇汗國不但“請示”了宋朝的皇帝,還得到了宋朝的配合,《宋會要輯稿》記載,當年這兩家打起來的時候,宋朝派兵攻打了會州,也就是今天甘肅會甯這個地方,取得一點兒小小的勝利,率兵的軍官還得到了朝廷的“銀藥”賞賜,而東喀喇汗王朝并沒有拿下敦煌。

喀喇汗王朝以伊斯蘭教立國,是中國的嗎?僅憑這2點,就能說清楚

1097年,東喀喇汗國又發動了對西夏的第二次征伐,宋朝人也沒閑着,同樣對西夏發動了進攻,先是泾原(在今甘肅、甯夏的六盤山以東,浦河以西地區),大敗西夏軍,後又從綏德這個地方出兵報仇,殲滅西夏軍數千多人,為東喀喇汗王朝提供了有力的策應。但是,這并沒有讓西夏受到多少損失,東喀喇汗國在這次戰鬥攻占了敦煌,俘獲了西夏敦煌駐地的一些軍官和兵卒以及人口,但非常短暫,不久西夏人就卷土重來,收複了敦煌。而與西夏作戰需要借道龜茲回鹘境的東喀喇汗國軍隊,不得不原路撤回。

根據史書記載,東喀喇汗國對宋朝的貿易主要是乳香,有一年,他們一下子向宋朝輸入3萬多斤價值四萬餘貫的乳香,宋朝人實在消化不了,就将其積壓的庫房裡,并特别允許他們免稅采購内地的茶葉。這時候再來看在王朝還未分裂前,喀喇汗使者“臣萬裡來朝,獲見天日,願聖人萬歲,與遠人作主”這句話,分明就有了些誰也離不開誰的意思。

喀喇汗王朝以伊斯蘭教立國,是中國的嗎?僅憑這2點,就能說清楚

三、喀喇汗統治階層主體民族應是回鹘人,中國北方少數民族

今天,有關喀喇汗王朝的建立民族一直是個未能破解的曆史之謎。長期以來,學術界衆說紛纭,莫衷一是。諸家觀點多是順便提及,僅“樣磨說”、“葛邏祿說”“處月說”和“西遷蔥嶺西回鹘說”進行了具體的論證,且影響較大。但不管是這中間的哪個民族,它們都是中國北方古代少數民族,而通過喀喇汗王朝的可汗以及他們派至宋朝的使者身份判斷,其統治階層主體民族應是回鹘人。如羅斯溫就是一位回鹘人,這一點《宋史》講得很清楚:“黑汗(喀喇汗)王遣回鹘羅斯溫等以萬物來貢”。

喀喇汗王朝以伊斯蘭教立國,是中國的嗎?僅憑這2點,就能說清楚

回鹘的前身為敕勒,是最早在公元前三世紀為分布于貝加爾湖以南的部落聯合體,他們的祖先是匈奴人。唐朝時,他們的部落聯盟首領在唐軍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國,建立起漠北回鹘汗國。回鹘可汗不但接受唐朝皇帝冊封,隸屬于唐朝的瀚海都督府,其境還有唐朝的駐軍。回鹘汗國滅亡後,回鹘人才大量西遷來到了今天的新疆及其以遠地方。《宋史·回鹘傳》說:“先是,唐朝繼以公主下嫁,故回鹘世稱中朝為舅,中朝每賜答诏,亦曰外甥。五代之後皆因之。”《宋史·于阗傳》更進一步說,喀喇汗王朝可汗稱宋朝皇帝為“漢家阿舅大官家”。

喀喇汗王朝以伊斯蘭教立國,是中國的嗎?僅憑這2點,就能說清楚

喀喇汗王朝可汗自稱“桃花石汗”或“東方與秦之主”。《突厥語大詞典》中解釋,秦是由桃花石(宋國,即宋朝)、契丹(遼朝)和喀喇汗國組成。中國人習慣将北方了解為黑色,喀喇汗王朝在很多史籍中都被稱作“黑汗王朝”,而喀喇汗王朝的桃花石汗用漢語翻譯過來即是中國北方的可汗。是以,我們可以給喀喇汗王朝一個這樣的定義:在唐朝安西和北庭兩都護府故地的大部區域,由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建立起的一個割據政權。面對波瀾壯闊的曆史長河,人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正是因為有了那些兄弟阋牆的軍事鬥争,才使得我們在以後的日子裡融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才有了今天充滿活力的互相依賴,真正成為了一個命運的共同體。(文|路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