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2)看電影學曆史:《勇敢的心》—魔改的史詩片!

(22)看電影學曆史:《勇敢的心》—魔改的史詩片!

今天推薦的是部老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就是這部《勇敢的心》。

該片拍攝于1995年,由美國明星梅爾·吉布森自導自演,豆瓣評分8.9分。

此片在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10項提名,最終赢得五項奧斯卡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化妝,作為第二部導演作品,讓吉布森一舉登上人生新巅峰。

影片以13-14世紀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的戰争為背景,講述了蘇格蘭起義領袖威廉·華萊士與英格蘭統治者不斷鬥争并最終就義的故事。

這是一部教科書式的好萊塢英雄片巅峰之作,幾乎囊括了此類影片的所有元素。

宏大的戰争場面、豪邁悲情的英雄、情意綿綿的愛情,冷血無情的背叛…難得的是,影片從始至終洋溢着充沛的情感,張弛有度,配以高潮疊起的劇情和悠揚的蘇格蘭風笛,讓人禁不住淚流。

我至今還記得20多年前第一次看到片中戰争場面時的震撼:整個腦袋蒙蒙的,不斷的在心中問自己,這是真的嗎?!

不!這是電影,不可能是真的!但影片畫面那種真實感讓你分明感覺這場血腥的厮殺就發生在眼前,毫無破綻。

這部影片從史實角度看完全不及格,但從史詩角度看絕對堪稱經典,也重新确立了史詩片的新标杆。

好吧,關于影片就說這麼多,畢竟太經典了,相信大多數人應該都看過。下面咱們就來回顧下片中涉及到的真實曆史,看看影片的史實刻畫有多不及格的。

今天的蘇格蘭在曆史上曾是一個獨立王國,當年和英格蘭曾是一對相愛相殺的好鄰居,和當時歐洲大多數王室一樣,兩家王室之間也有聯姻。

1286年蘇格蘭國王亞曆山大三世墜崖身亡,留下的唯一繼承人小公主瑪格麗特不久也挂了,至此蘇格蘭王室算是後繼無人了。

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主”,各大領主、貴族們紛紛趁機開始自告奮勇“為國分憂”。

蘇格蘭的大主教一看情況不好,想起隔壁的英格蘭也算親戚,就向愛德華一世請求代為裁定新的王位繼承人。

這大主教心是好心,卻犯了政治幼稚病,讓狼給斷羊的家務事還有好?!

于是沒安好心的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故意将王位指定給了蘇格蘭貴族中比較弱的約翰.巴裡奧爾,覺着這樣比較好操縱。

可現實馬上啪啪打臉,在随後的英國與法國的戰争中,愛德華一世向他剛扶上馬的蘇格蘭國王請求派兵增援,結果約翰.巴裡奧爾不僅不派一兵一卒,還扭頭與法國簽訂了停戰條約。

這給愛德華一世氣的,沒想到自己親手培養個白眼狼。得,法國不打了,直接回頭削蘇格蘭來了。

約翰.巴裡奧爾直接不是狼爸對手,四萬大軍灰飛煙滅,他本人以及兩千多名蘇格蘭貴族被囚,自此蘇格蘭成了英格蘭控制的附屬國。

這時,威廉·華萊士登場了。他的出身應該很普通,大機率不是名門或者貴族之後,否則的話,人們在對他的身份進行考察的時候,就不會那麼困難了。

傳說中威廉.華萊士身高2米,體重近300磅,這一定是有水分的,但華萊士身高體态異于常人卻是肯定的,這點從他身後唯一的遺物--現在還供奉在史特靈紀念館内供人瞻仰的威廉的劍上可以看出來。

此劍超過1.5米長,重近40斤,非一般人所能使得,也從側面印證了上述傳說還是有那麼點根據的。

威廉·華萊士最早的比較顯眼的反抗行為是在1296年殺死了英格蘭派駐在當地的首領。

後世的故事中,這個倒黴的首領殺害了華萊士的妻子,造成了華萊士沖冠一怒為紅顔,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其實是華萊士反抗在先,老婆被害在後也是為了給老婆報仇,華萊士率部與老婆娘家人聯手夜襲拉那克,斬殺英軍200多人,華萊士更親取英軍首領首級以祭老婆在天之靈。

拉那克之戰令華萊士聲名大振,起義隊伍迅猛擴張至3千餘人。之前對起義軍瞧不上眼的蘇格蘭貴族們也開始與華萊士合作,共同對抗英軍。

接下來就到了影片中濃墨重彩的大捷--史特靈戰役。英軍以1千重騎、近兩萬重步兵為主力、1千輕裝步騎及幾百個長弓手對陣華萊士率領的1萬多步兵、少量輕騎兵和趕來助戰的蘇格蘭貴族蒙尼率領的6千步兵、200重裝騎兵。

就兵力對比可以說半斤八兩,但就素質和裝備來講,英軍身經百戰的職業正規軍。

蘇軍除了蒙尼帶來的有點正規軍的樣子外,義軍可以說是“烏合之衆”。要盔甲沒盔甲,要武器沒武器。很多人抄着鋤頭、木棍就上了。

和影片中的平原戰不同,史特靈戰役赢在對地形的把握和對戰役節奏的有效控制上。

兩軍在斯特靈城旁的福斯河兩岸隔水對峙,沒把蘇軍放在眼裡的英軍決定先發制人,進攻地點選擇在河上唯一的小橋,人多橋小,身披重甲的騎兵好不容易沖過橋來又迎頭撞進了蘇軍布置的長矛陣,因而陣形大亂。

可蘇軍并沒有急于進攻,一直等到中午11點,華萊士才指令傳令兵吹響了總攻的号角,早已按捺不住胸中怒火的蘇格蘭戰士們立刻象脫缰野馬沖下去。

過河的英軍人少,被蘇軍圍起來一陣群毆,幸存英軍騎兵試圖撤回對岸,此時對岸的英軍則企圖沖過河幫忙,結果自相踐踏,英軍頓時大亂,場面完全失控了。

英軍總指揮沃勒内更絕,直接下令摧毀橋梁,誰也别過來了…然後率先跑路了,一口氣跑到英格蘭才停下。

此戰英軍損失7000+,蘇軍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記,此戰将華萊士的指揮才能發揮的淋漓盡緻。

若過早對渡過河的英軍發起攻擊,敵人過河部隊不多,會立刻縮回對岸,然後發揮長弓手的優勢,遠端攻擊蘇軍。

若進攻過晚,過河後的英軍将憑豐富的作戰經驗列好戰陣,蘇軍以木棍對铠甲,還是兇多吉少,可以說這是一場掐着秒表計時的恰到好處的殲滅戰。

史特靈戰役後華萊士被冊封為“騎士,蘇格蘭的護國公和軍隊總指揮”。華萊士乘勝對蘇格蘭境内的英軍據點逐個拔釘,并開始攻入英格蘭境内,打算救回蘇格蘭國王。

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坐不住了,糾集了全國軍力禦駕親征,找華萊士死磕。

于是,片中第二次戰役--福爾柯克戰役開始了。

這次是英軍2千騎兵、1萬步兵、數百長弓手對陣蘇軍步兵1萬、騎兵1千,依然旗鼓相當。

華萊士依然在陣前布置了陷阱和長矛陣專等英軍騎兵沖鋒,可惜的是這次英軍的主帥是久經戰陣的英王愛德華一世。

吸取了史特靈戰役中冒進失敗的教訓,愛德華一世親自帶領英軍行至離蘇軍約200米便停下腳步,看着華萊士擺下的陣形,已然心中有數。

老練的愛德華沒有馬上沖鋒,而是命長弓手上前,以箭雨遠距離攻擊蘇軍。

在那個年代,英國長弓手就如核武器一般的存在。弓長近2米,使用的箭近一米長,殺傷力極其驚人,連重裝騎士的盔甲都能穿透,更别提蘇軍的破木闆盾牌了。

在長弓兵的核打擊下,蘇軍死傷慘重,華萊士沒有選擇,隻能硬着頭皮下達了沖鋒令。

結果精心準備的陷阱成了給自己準備的枷鎖,等無數蘇格蘭士兵冒着箭雨終于沖過來後,英王已指揮英軍的長弓手退到了後排,迎接蘇軍的是大批長槍兵的密集槍陣。

蘇格蘭貴族看形勢不妙,帶騎兵先遁了。這下英軍騎兵直接飛馬包抄…這場戰鬥的結局是9000名蘇格蘭士兵戰死沙場,威廉.華萊士孤身突圍。

福爾柯克戰役後華萊士失去了貴族的支援,隻得重新過回叢林遊擊的生涯,直到他犧牲,再也沒能組織起這樣大規模的軍隊了。

愛德華一世沒有給蘇格蘭喘息的機會,接連五次征伐,終于把蘇格蘭敢反抗的都打老實了,也為自己赢得了“蘇格蘭之錘”的名号。

1305年8月,威廉.華萊士終于被一個親英的蘇格蘭貴族約翰.門提斯抓到,把他獻給愛德華一世換取了頓巴登郡長的官職。

8月23日,華萊士在倫敦城外的打鐵場被殘酷處決,頭被挂在倫敦橋上,四肢分别送到紐卡斯爾、貝裡克、阿伯丁和珀斯,挂在城樓上示衆“震懾刁民”。

至此,35歲的威廉.華萊士走完了從個人反抗到民族英雄的輝煌而短暫的一生。

下面咱們順帶還原下片中幾個配角被魔改的人生:

蘇格蘭貴族羅伯特.布魯斯華萊士死後,蘇格蘭貴族羅伯特.布魯斯(片中跑路那個)豎起反抗大旗,在1314年班諾克本戰役中以血還血,殲滅英軍近萬人,取得了獨立戰争的決定性勝利。

羅伯特.布魯斯史稱羅伯特一世,是蘇格蘭曆史中最重要的國王之一。他在位期間,政體開明,司法公正,個人享有極高的威望。

1329年,羅伯特病逝,他被蘇格蘭人尊敬地稱為民族英雄。另外片名“勇敢的心”的典故其實就是來源于羅伯特的心,這個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百度,在這就不多寫了。

另一個被魔改的面目全非的是大美女蘇菲瑪索扮演的愛德華二世的王後—法國公主伊莎貝拉。

伊莎貝拉在曆史上有個很響亮的名号--“法國狼女”,是法國國王菲利浦四世之女。

愛德華一世為自己的兒子搞了個政治聯姻,以求向蘇格蘭用兵時可以不用擔心法國背後捅刀子。

史稱伊莎貝拉容貌俊美,才華與心氣兒都老高。可愛德華二世卻是個同志,放着身邊大美女不愛,專和男人厮混,這情況放哪個女人身上都得氣冒煙。

愛德華一世死後,公主尋機逃回娘家,隔年領了一支法國軍隊一路殺回倫敦,竟無人能擋,結果,狼女成了法國的武則天。

這還沒完,因多年積下的深怨,公主下令用燒紅的鐵條插入愛德華二世的菊花,據說慘叫聲半個倫敦都能聽到,一代昏君就這樣歸西了。

看到這,大家會不會有種“原來如此”的感覺,以後再看好萊塢電影時可得留個心眼,魔改的藝術,看看就好,可别當真了。

-----------------

讓電影照進曆史

讓曆史照進未來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