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意者,錢也。”再讀舊作,再談體會

最近三年,在微信公衆平台上發表了一些文章,屬于自媒體寫作,所謂圖文消息。有個原則,一個月至少完成一篇,基本上做到了,因為并非難事。去年六月,實在難以下筆,如此狀态下反倒促成了一篇,《東坡先生教導我們,文章應作如是觀》,時間是6月25日,端午節。

上次的圖文消息是10月23日,已經12月中旬,有心寫就一篇,卻再次陷入難以下筆的狀态。不能拖到下旬,兩個月才完成一篇未免效率太低,但也不能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乃寫作之大忌。頗為自然,又想到了東坡名言,“意者,錢也。”再讀舊作,再談體會。

再讀舊作

舊作約有兩千字,縮掉一半,加粗部分是新增加的。

“一個月完成一篇自媒體文章,這是眼下的寫作任務。因為内容不限,體裁不限,篇幅不限,是以算不上什麼難事,輕車熟路,駕輕就熟。多少有點出乎預料,近日思來想去,竟不知該寫點什麼、該怎麼寫了,不斷地自我否定,基本的寫作思路都理不清了。

凡事總要去想,想不透就使勁想,不敢說一定會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但總會有點感覺和收獲的。想起東坡先生的教導來了,也明白了問題的症結所在。說來簡單,錢不夠了,或者說沒錢了,怎麼回事?這算什麼解釋?寫作跟錢有這麼直接的關系嗎?

梁溪是無錫的别名之一,南宋無錫人費衮著有《梁溪漫志》一書,其中第四卷專門記載蘇轼之事。東坡先生曾在儋州對人講了這樣一個道理,店鋪之中應有盡有,有了錢就可以随意買到,寫作亦然,文章的詞藻和事實,所謂創作的靈感和素材,店鋪之中都有,就看你有沒有錢了,錢是何物呢?就是立意,立意又是什麼東東呢?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題。

‘為文若能立意,則古今所有,翕(xī)然并起,皆赴吾用。’‘意者,錢也。汝若曉得此,便會做文字也。’立意如同掙錢,如能悟透這個道理,也就會做文章了,就這比喻,驚不驚奇?意不意外?服不服氣?

‘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船山先生王夫之的精辟之論,用今天的話來說,主題決定材料的取舍,主題支配結構的安排,主題影響語言的表達,所謂文章四要素,最重要的是主題。

或比較難寫,缺乏深度,或沒啥意思,平淡乏味,關鍵是主題的正确與深刻,以及鮮明與集中都把控不好,這就是所謂的沒錢了,自然也就做不到意在筆先、胸有成竹了,缺少了立意這個統帥和靈魂,就會無所适從,難以下筆,實屬正常,沒什麼奇怪的。

若想寫作,如同生活,存款應該多多益善,隻是存款何來?東坡先生直言,‘莫易得者是物,莫難得者是錢。’寫作綜合性的幾個方面均需下大功夫,惟有如此,才能腰纏萬貫,才大氣粗,才能立意高遠,天馬行空,随時随地,于寫作的店鋪之中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買多少就買多少。

大緻說來,生活閱曆,知識儲備,人格修養和文字功底,這幾個方面的綜合作用就構成了所謂寫作的綜合性。文章說到底比拼的是什麼?不在一般的文字功底,并非基本的文化素養,而是心胸視野和人格境界。

君子愛财,取之有道,喜不喜歡寫作方面的錢呢?要不要在立意方面痛下功夫呢?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現在則要強調寫作的綜合性,倘能如此,何愁文章不成?何愁功業不盛?”

補充一下《梁溪漫志》的原文和譯文:“葛延之在儋耳,從東坡遊,甚熟。坡嘗教之作文字雲:‘譬如市上店肆,諸物無種不有,卻有一物可以攝得,曰錢而已。莫易得者是物,莫難得者是錢。今文章、詞藻、事實,乃市諸物也;意者,錢也。為文若能立意,則古今所有,翕然并起,皆赴吾用。汝若曉得此,便會做文字也。’”

葛延之在儋州的時候跟蘇東坡交往,十分熟悉,蘇東坡曾經教他寫文章,“譬如集市上的店鋪,各種物品都有,卻有一樣東西可以把它們取來,這就是錢。世上最容易得到的是物品,最難得到的是金錢。文章、詞藻和事實,就像集市上的物品,立意就好像是錢。如果能先立意,那麼,古往今來所有的事物就會紛紛湧出,為我所用。你如果懂得了這一點,就會寫文章了。”

“意者,錢也。”再讀舊作,再談體會
“意者,錢也。”再讀舊作,再談體會

再談體會

為什麼再次陷入難以下筆的狀态?答案如同去年,沒錢了——立意不明;為什麼立意不明?心不在焉;為什麼心不在焉?心不在此而在彼。精力有限,既然在彼不在此,自然就無暇思考,自然就立意不明。

先聊聊心情和興趣。有沒有心情真的很重要,所謂有心情,就是有興趣,而且進入狀态了。所謂沒心情,就是沒有興趣,缺乏動力,激情不足。有人整天忙不過來,有人整天不知忙什麼,關鍵就在于有沒有立意——不管什麼方面。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出自《禮記·大學》。需要說明,倘若心無旁骛,全神貫注,同樣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差別很明顯,關注的對象不同而已。《莊子》有孔子稱贊駝背老人的話,“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謂乎!”也是這個道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聖人教誨,鞭辟入裡。一定要培養興趣,生活興趣也好,學術興趣也罷,人生在世,總要有點興趣,心如古井,意興闌珊,飽食終日,百無聊賴,如此人生,豈不乏味?!

不管什麼興趣,不必刻意追求多麼高的水準,開心就好。貌似正确,似是而非,自欺欺人,自慰慰人。不管什麼興趣,水準越高越好,至少你要盡力,力之所至的前提下,方能問心無愧,順其自然。心理學研究的成果,好奇心是人的本能,好勝心呢?差不多也是吧。

再聊聊屬于寫作的這種特殊的“錢”。隻能自己掙,全靠自己攢,沒有什麼遺産,也無所謂繼承。魯迅就說過,“但是,作文卻好像偏偏并無秘訣,假使有,每個作家一定是傳給子孫的了,然而祖傳的作家很少見。”

書到用時方恨少,意者為錢不愁多。積攢到一定程度,也會有“利息”的,而且是高額利息。殚精竭慮,嘔心瀝血,苦修痛悟,性癡志凝,所謂鑽研,所謂攻關,其實那就是在“掙錢”,在“攢錢”。

有個疑問,真的是功到自然成嗎?“積蓄”達到一定程度真的就可以随心“購買”了嗎?是也不是,不是也是。倘若不是,原因何在?是“錢”不夠,還是“物品”太貴?或者另有别的原因?比如玄學。

《增廣賢文》有言:“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用語平淡,不事雕琢,卻精辟深刻,雅俗共賞。勸勉人們重視理論學習,同時強調實踐的重要性,所謂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乃王陽明哲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就這麼簡單?再加兩句,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為行,知決定行。

集中精力,認真對待,構思起草,反複修改,隻需數日,便可有筆“小錢”,“意者,錢也。”差不多又體會了一把。事不過三,希望以後不再如此,怎樣才能做到?照着對聯做就可以了。

上聯:确定主題,意在筆先,勞心立意,進入狀态即存款;

下聯:培養興趣,樂此不倦,自得其樂,動筆寫作乃購物;

橫批:才大氣粗。

“意者,錢也。”再讀舊作,再談體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