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種心态,叫“舍得”

01

心态好,一切都好。

有了好心态,看什麼都順眼,吃什麼都香甜,和誰在一起都會幸福。

可是,很少有人告訴你,如何調整心态。并且,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一樣,調整心态的方法,也不一樣。

古人言:“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

高層次的人,都很謙卑,懂得退讓。這是“人往低處走”的大智慧,可惜很多人在堅持上坡,寸步不讓,一刻不停。

要記住,舍得,才是一個人最舒服的心态。

人在社會上混,讓别人舒服是智慧,讓自己舒服是心态。

有一種心态,叫“舍得”

02

舍去“三分食欲”,吃喝七分飽。

在傳統的養生觀念裡,“七分飽”是最好的狀态。可是,面對美食,我們垂涎三尺,根本就停不下來。

過年的時候,我的同僚老李回老家去了,在父母的家裡,每天都有客人,還有各種各樣的特産,年味很濃。

過年之後,老李抱怨,自己太胖了,走路都氣喘籲籲。

連續幾個月,老李都在節食,又導緻了身體虛弱。

回家過年,本來是喜事,最後讓老李痛苦萬分。

在吃飯的時候,我們常常有“吃撐了”的感覺。讓自己很難受。想要改變,就要學會舍去“三分食欲”,保持适當的饑餓感。身體舒服了,心情自然就好了。

03

舍去“三分好”,夫妻有距離。

愛情導師塗磊說過:“夫妻七分足矣,剩下三分愛自己。”

如果你太愛一個人了,就會弄丢距離之美,會帶來災禍。

《夫妻時差》裡,有這樣的情節:北京的林楠和丈夫毛奇去加拿大謀生時,不想讓房子空置,托付朋友把房子租出去。

租客是一個二十多歲的網絡女主持人毛毛。

在加拿大,林楠遇到了身患絕症的男人海。林楠對海的關心,讓毛奇心生嫉妒。

毛奇因為調整人生計劃,回到了北京,不得不和毛毛同住。毛毛說話很刻薄,喜歡挑别人的短處,讓毛奇很煩躁。相處一段時間之後,毛毛和毛奇心生愛慕,學會了互相關照。

後來,林楠回到了北京,發現毛毛和毛奇的關系不太正常,内心非常痛苦。毛奇提出了離婚,婚姻陷入了危機。

劇情裡,林楠和毛奇,因為距離太近,感情産生了煩惱;又因為兩地分居,感情出現了危機。

最幸福的愛情,多半是“小别勝新婚”。夫妻相處,相聚的日子很多,分别的時刻也有,互相調節,讓愛情持續升溫。

是以,不管你多愛一個人,都要舍去“三分好”,别愛得太滿了。否則,愛情變成了煩惱,弄丢了好心态。

有一種心态,叫“舍得”

04

舍去“争執”,輸赢都順心。

老子說:“治人事天莫如吝。”

治人和事天,最好的方法就是節省精神。很多問題,你不去管,自然就化解了。

比方說,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到底去哪一家幼稚園的問題,家人都有自己的主張,是以吵起來了。如果你懂得閉嘴,什麼都不說,等孩子到了八九歲的時候,這個問題就消失了。

很多争執,都是“階段性”的問題。

老祖宗告訴我們,要“無為而治”。用順其自然的态度,去面對問題。不管輸赢,先學會低頭,假以時日,以觀後效。

要知道,低頭笑的人,才是最聰明的人。雖然損失了一點點利益,但是他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了。

05

舍去“貪婪”,與人分享就是福。

有一個禅師帶着弟子去鄉下化緣。

回寺院的路上,遇到了大雨,因為沒有帶傘,弟子的米袋子,被打濕了。

弟子很煩惱,一路上都悶悶不樂。

禅師說,半山腰有兩位養豬的窮苦老人,你把米送給他們吧。

米送出去了,兩位老人“如獲至寶”。

弟子提着空袋子,舍不得那些米,仍舊煩悶。

禅師說:“你沒有看到,那兩位老人笑得很開心,你為什麼不“随喜”呢?”

弟子頓悟,像隻快樂的小鳥一樣,開始歌唱。

有些東西,注定不屬于你,即便得到了,也要送出去。這樣的話,你就真的有了福氣。

學會把别人的快樂,當成快樂;懂得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别人,這一生,快樂就會翻倍增長。

手裡握着某件東西不放,你的手心就會變得擁擠,手掌攤開,你就可以握住所有。

有一種心态,叫“舍得”

06

結束語。

韓非子說過這樣一段話:“故視強,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識亂。”

用眼過度,視力就會下降;聽力用得太多,耳朵不靈敏;胡思亂想,心慌意亂。反之,眼睛看不見東西,叫“瞎”;耳朵不好使,就“聾”;思想僵化,是非不分,叫“狂”。

老祖宗的智慧,就是勸導我們:人這一生,對于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度”,不能走極端。

有舍有得,不是讓你把所有的東西,都給别人,都放棄,而是把握人生的平衡,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幫助别人,了解别人,為社會作貢獻。

做到了問心無愧,生活無憂無慮,環境和諧唯美,心态自然會好起來。

調整心态,無非就是改變自己對社會的認知,眼睛看美好的風景,耳朵聽優美的音樂,心靈回味幸福的畫面,把所有的感官,都調整到最佳狀态。

境由心生,如果我們無法改變世界,那就改變自己。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