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廣州救撈局和英國的海上探險隊,一起到在南海地區打撈。
最開始時,他們的聯合打撈目标,是東印度公司的沉船,結果他們沒有找到東印度公司的沉船,反而發現了另一個沉在海底800年的巨型古船。
後來,國家花費3億元,把這個沉在水底不見天日的巨型沉船整體打撈了上來。

最開始時,很多人認為,為了打撈一艘沉船,花費如此大的代價,是相當瘋狂的錯誤行為。
結果大家驚喜地發現,這艘沉船内,居然藏有8萬件珍品,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巨型沉船到底是何來曆,為啥會有那麼多奇珍異寶呢?按照考古專家的說法,這艘沉船是我國發現最早,船體最大,儲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
是以,這艘沉船如今一般被人稱為“南海一号”。考古專家在“南海一号”裡發現的寶貝,大都是宋代時期的産品。
除了金銀銅鐵等貴重物品之外,還有很多精美的瓷器。裡面有福建德化窯的瓷器,也有景德鎮出産的瓷器,還有龍泉窯出産的瓷器。
這些瓷器大都品質極高,儲存也相當完整。有考古專家表示,美國曾進行過一些有關瓷器的拍賣。有些被拍賣的瓷器,不管是樣式還是年代,都跟沉船裡發現的瓷器非常相似。
那些被拍賣的瓷器,最後的成交價,基本上都是幾十萬美元。換句話說,“南海一号”沉船裡的瓷器,随便拿出來一兩件瓷器,放到拍賣場上,都能賣出幾十萬美元的天價。
值得一提的是,從業人員從沉船中打撈出來的完整瓷器,隻有一部分是中式風格,剩餘的瓷器,則是充滿了異域風情。
專家猜測說,這可能是宋代的瓷器商人接受海外訂貨,加工生産的特殊産品。
曾擔任中國古陶瓷協會會長的耿寶昌先生,看到沉船裡的瓷器後,曾唏噓不已地表示,自己搞了一輩子瓷器研究,卻從來都沒有見過這類瓷器,很多東西他連聽都沒聽說過。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并不是特别讓人費解,因為宋代是我國瓷器史上的第1個鼎盛時期。
那時候,中國有五大名窯,随便拿出來一個就能威震四方。有很多國際友人,對宋代瓷器特别喜歡,專門來中國訂購瓷器。
正因如此,宋朝的商人,經常會接到來自國外的訂單,然後通過海上運輸,把這些瓷器送到國外。
有資料顯示,在那個相對落後的年代,來自荷蘭和葡萄牙的商人,經常把中國的瓷器,送到歐洲販賣。
當時,中國的瓷器售價,跟黃金相差無幾。即便如此,這些瓷器還是供不應求。每次在外國市場上出現 都會引起一陣軒然大波。
根據《諸蕃志》記載,宋朝瓷器曾被運送到50多個國家,就連非洲的坦尚尼亞,都有宋朝瓷器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令人稱贊不已的精美瓷器之外,“南海一号”裡面,還有很多值得說道的金器。
“南海一号”裡面的金項鍊和金手镯,一個個閃閃發亮,基本沒有生鏽的痕迹。
跟現代金器不同的是,宋代金項鍊的規格,普遍比較大,有的金項鍊長達1.7米,有的鎏金手镯口徑比飯碗還大。
是以,專家判斷說,這些金器的佩戴者,應該是身強體壯,比較魁梧的人。
除了這些令人津津樂道的曆史文物之外,“南海一号”的發現,對學術研究有沒有什麼幫助呢?
專家經過多次研究,驚喜地發現,“南海一号”的打撈位置,正好位于一個非常特殊的航線上。
這條航線在曆史上,被人稱為海上絲綢之路。是以,“南海一号”的打撈,不僅證明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曆史,也給中國航海史和造船史的研究,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
此外,這艘沉船的打撈,也為陸上考古提供了很多必要資訊,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文化研究的曆史空白。
總而言之,這艘沉船的打撈,雖說花費了大量的錢财,但是跟它的價值相比,那些錢花得非常值。
“南海一号”被徹底打撈上來以後,進入水晶宮裡面,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最終,承載“南海一号”的水晶宮,被有關部門正式開放,成為了一個旅遊景點。
民間百姓都對它特别好奇,紛紛前去觀賞。大部分去過水晶宮的遊客,都覺得特别震撼,甚至有些流連忘返的感覺。
“南海一号”對外展覽後,有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它是一個木質結構的船。在大家的印象中,木質結構的東西,受潮之後很容易就會被腐蝕。既然如此,“南海一号”為何能在水下堅持800年,卻沒有徹底腐爛呢?
專家後來解釋說,“南海一号”能儲存這麼多年,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南海一号”沉沒的地方,氧氣濃度很低,它沉沒到海底後,應該是很快就被海中的淤泥覆寫了。如此一來,“南海一号”相當于進入了一個缺氧的環境,是以它沒有因為氧化遭到太大的破壞。
第二,“南海一号”使用的木材,并不是普通的東西,而是比較結實的松木。民間一直傳聞說,水泡千年松,風吹萬年杉。用松木制造的東西,确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水的侵蝕。
話雖如此,可是負責水晶宮護理工作的人,并沒有是以疏忽大意。畢竟,“南海一号”是國家花費巨資,辛辛苦苦從海底打撈出來的寶貝,确實需要好好保護。
如果真的因為儲存不當出現損壞,不僅會嚴重影響未來的考古研究,也會讓相應的負責人承擔一定責任。
“南海一号”沉船得到了妥善的保護,那麼船上的寶貝,都被送到了什麼地方?
沉船裡的瓷器和金銀玉器,都是具有較高曆史價值和收藏價值的文物,它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輔助國家的文化研究,是以也被妥善地保護了起來。其中,有一部分寶物還成了文物部門的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