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姗
大家好,我是盧姗,我又來啦!
可能有一些媽媽的粉絲朋友們會說,我已經很久沒和大家互動了,但其實不是。有時候媽媽和你們在群裡聊天的時候,我就在旁邊,一邊工作,一邊監督着媽媽(我擔心媽媽因為職業病,總是跟你們說教)。哈哈!
我也經常會趁媽媽不注意,拿着媽媽的手機,偷看媽媽和你們的聊天記錄(噓)。
轉眼2021就要過去了,明天就是我的生日。記得去年、還有前年我生日的時候,我都給大家寫了一封信,發表在媽媽的公衆号上。前幾天,我問媽媽:媽媽,今年的生日要不要我給您的讀者寫封信呀?
媽媽馬上眉開眼笑地說:太好啦,她們一定很開心!
但其實,我并沒有想好這封信要寫些什麼,就跟大家像朋友一樣随便聊聊吧!

我是2019年底,全球疫情爆發前從英國回到香港的,到今天已經整整兩年了。這兩年,也是我出生以來,全世界最艱難的兩年。很多人因為疫情失去了工作,很多人因為疫情失去了健康,還有很多人,因為疫情失去了生命。
因為疫情的阻隔,媽媽和我沒有見到外婆最後一面,這給我們留下了一輩子都沒辦法彌補的遺憾。
因為疫情,我在英國的畢業典禮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遲。上個星期,學校寄來了一封電子郵件,通知我畢業典禮将在明年3月份在倫敦舉行。本來應該在2020年舉辦的畢業典禮,硬是因為疫情被延後到了2022年。
可即便如此,我相信除了身在英國的同學以外,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同學,都不會冒着這麼大的風險,去倫敦參加這個畢業典禮,盡管我們對它期盼已久。
不能親臨畢業現場,不能親手從校長手裡接過畢業證書,不能給自己18年的學習生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号,不能不說這是一個遺憾。
媽媽說,這就是人生,活着總是會有一些遺憾。是以,更要珍惜身邊擁有的,珍惜能抓得住的,珍惜已經握在手裡的。
我覺得媽媽說的很有道理,你們覺得呢?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件讓我很感動的事。
因為我的工作很忙,晚上常常要坐在書桌前忙到很晚,眼睛很累。為了讓我在工作了一定的時間之後,就能停下來休息一小會兒,媽媽想了很多辦法。可都無濟于事,我一工作起來總是忘了時間。
我們家樓下的街市裡有一家小小的水族館,每次媽媽帶我去買菜,路過水族館的時候,我都會被裡面各式各樣的小魚兒們吸引住,都會趴在魚缸前看很久。然後才在媽媽的催促下,依依不舍地離開。
三個星期前的那個星期六,一大早,媽媽就對我說,要帶我下樓去水族館看小魚。我一聽高興極了,立刻就跟着媽媽下了樓。
那天,我把水族館裡每一個魚缸裡的小魚都仔仔細細看了一遍之後,媽媽問我:
寶寶,看好了沒?
看好啦,看好啦!
我知道媽媽已經等了很久,是以趕緊一邊對媽媽說,一邊走過去準備拉着媽媽離開。
沒想到媽媽卻說:
看好了,寶寶就選幾條最喜歡的吧,我們把它們帶回家!
聽了媽媽這句話,我高興得跳了起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是一秒鐘之後,我就高興不起來了。因為我和媽媽都特别喜歡小魚,很久之前我們也不止一次商量過,想買幾條小魚回來,可每一次都因為怕養不好害死它們,最後不得不放棄了。
還沒等我說話,媽媽就看出了我的心事,對我說:
寶寶放心,媽媽相信我們一定能把它們養好!
有了媽媽這句話,我就放心了。于是,我和媽媽一起精心挑選了6條漂亮的孔雀魚,還聽從老闆的建議,買了兩個小魚缸,以及飼養小魚需要的所有用品,開開心心回了家。
那6條小魚,就這樣在我的書桌上安了家。每天晚上,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就會不自覺地停下來,欣賞一下它們曼妙身姿,然後再繼續工作。
果然,我的眼睛沒那麼累了。媽媽真有辦法!
上個周六,我帶媽媽去旺角的陶藝工作室做手工。完成作品之後,本來我還想帶媽媽在旺角再逛會兒街,可是媽媽說,她覺得自己有點兒莫名其妙的不安,擔心家裡的小魚會不會缺氧,或者水溫沒有調好。
是以,我就帶着媽媽匆匆忙忙回家了,回到家已經十點多了。
一進門,媽媽就沖到了魚缸前。我還在換鞋的時候,就聽見媽媽在我房間大聲喊:
寶寶快拿漁網和小杯子來,生小魚了!
我跑過來一看,魚缸裡果然有幾條很小很小的魚,在拼命奔跑,躲避着大魚的追趕……
那天晚上,媽媽滿頭大汗地從大魚缸裡撈出來5條小魚仔兒。可以說,這5條小魚的生命,是媽媽争分奪秒,從魚缸裡那6條虎視眈眈的成年孔雀魚嘴裡搶出來的(也包括它們的媽媽)。再遲一步,它們就會被吃掉。
那5條新生的小魚,有4條非常健康活潑,可是有一條好像因為先天不足,顯得非常弱小,也不愛動。晚上快要睡覺的時候,我們發現它已經側着身子,奄奄一息地漂在水面上,幾乎一動不動了,隻有小魚腮還在隐隐約約地一關一閉。
我眼看着奄奄一息的小魚,卻束手無策,心都快碎了。
媽媽說:
寶寶别着急,我們再觀察一下。
可是過了一會兒,那條小魚還是沒有好。這個時候,另外那4條小魚已經開始陸陸續續來啄它了,大概它們認為它已經不行了。
媽媽當機立斷,拿出另一個小魚缸,然後用加熱棒把魚缸裡的水溫升到28度,又把氧氣加到最大,再小心翼翼把那條小魚撈出來,放進了小魚缸裡。
媽媽,小魚能活過來嗎?
看着那個像小米粒那麼大的、危在旦夕的小生命,我都快哭了。
“寶寶放心去睡覺吧,媽媽看着它,媽媽一定會想辦法把它救活的。”
可能是白天工作太累了,那天晚上一上床我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不到7點,我突然醒來,側過頭去,就看見媽媽坐在我的書桌前。
見我醒了,媽媽立刻高興地說:
寶寶快來,小魚沒事了!
我一下子跳下床,撲到魚缸前。我看見,那條虎口逃生又起死回生的小可愛,正和它的兄弟姐妹一起愉快地遊泳呢。
雖然它還是那麼瘦小,但看上去卻是那麼的活潑有力。
後來我才知道,媽媽那天晚上幾乎一夜沒睡,兩次爬起來去照顧那條小魚,給它調節水溫、加氧量。
我吃驚地問,媽媽是怎麼知道要用那樣的方法救小魚的。
媽媽說,她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做,但是她想到了人類嬰兒剛出生時,可能會因為先天不足或者疾病而遇到生命危險。那樣的話,就會被醫生放進保溫箱裡,同時大量輸氧。
媽媽說,它再小,也是一條生命,值得被尊重。
我不得不感歎,媽媽簡直太機智了!更讓我感慨的是,媽媽為了挽救一個像小米粒那麼大的小生命,而做出的所有努力。
我明天就25歲了,我從小到大接受的是最好的教育,獲得過無數的獎杯、獎牌,我在香港大學讀大學,我在倫敦大學排名世界第一的教育學院讀碩士,我在瑞士雪山滑過雪,我在阿爾卑斯山腳的小鎮裡散過步,我聽過巴黎聖母院的鐘聲……這些媽媽都沒有經曆過。
在别人眼裡,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但是如果有人問我,我的偶像是誰?我就會驕傲地告訴他:我在這世上唯一的偶像,就是我的媽媽。在别人眼裡她很平凡,但是沒有她這25年來的付出,就沒有今天的我。
明天就是我的生日了,媽媽昨天問我想要什麼生日禮物。
我指了指魚缸告訴媽媽,我已經有生日禮物了——那條被媽媽從死神手裡奪回來的小魚兒。
我寫給大家寫這封信的時候,它正歡樂地和它的兄弟姐妹一起,愉快地在魚缸裡玩耍,在水草之間穿梭,還時不時地翹起小尾巴,在水底覓得一點吃食。
它,就是媽媽送給我最好的生日禮物。
文章最後,給大家爆個小料:
前段時間台灣藝人大S離婚的新聞,特别受人關注。這又讓我想起了她那個曾經惹起過熱議的“剝蝦論”。
那是在一次綜藝節目中,福原愛見大S不吃蝦,就問她為什麼不吃。大S回答,因為她不喜歡剝蝦。福原愛聽了馬上說,她剝給大S吃。她還說,在家她也經常給老公剝蝦吃。
大S聽後,臉上立刻露出吃驚的表情,問:怎麼能讓你剝?
接着,她就向福原愛傳授了“剝蝦論”。她說,小時候是爸爸剝蝦給她吃,嫁給汪小菲之後,老公給她剝她就吃,不剝她就不吃。
大S說的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是,這世上有一個人,從我認識她那天起,吃蝦的時候,我從來沒見她自己剝過——這是真的。
大家猜猜,她是誰?
恭喜你,猜對啦!她,就是我的媽媽。
不僅如此,吃飯的時候,還總是會有一個人把媽媽最喜歡的菜,夾到她的碗裡。
大家再猜猜,這個人是誰?
哈哈,再次恭喜你,又猜對啦!這個人就是媽媽的老公——我的爸爸。
上面這張照片,是我和媽媽昨天的早餐。
左邊的,是我的,保持着從櫃台取回來時的原生狀态。右邊的,是媽媽的,不管是西多士還是雞蛋還是香腸還是魚柳,都已經有人幫忙切成了很多小塊兒,隻等着媽媽用小叉子把它們一塊塊送進嘴裡,嚼碎,然後咽下去。
這樣的場景,20多年來,我都已經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了。但有一點我可以肯定,我确實是親生的,不是充話費送的。
至于那個人是誰?我不說,大家去猜吧。
作者簡介: 15歲寫小說, 38歲考上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所學生院,有20年的中文教育經驗。 她一手把女兒培養成香港大學一級榮譽學士、 世界排名第一的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碩士。 畢業僅一年,小姑娘的年薪已達50萬。 寶寶姐的親子教育文章,溫暖而有力量, 助你在育兒的路上豁然開朗,少走彎路。 微信公衆号:遇見寶寶姐(ID:gaobaobao-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