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季流感、肺炎來襲,這些知識請查收!

冬季流感、肺炎來襲,這些知識請查收!

冬季流感、肺炎來襲,這些知識請查收!

......

随着冷空氣頻頻“到貨”,每年在寒冷季節肆虐人間的流感病毒已開啟了新的征程。流感病毒的活躍度随時間發展,尤其是在北半球,一般在10月末開始,次年1月達到高峰。多年來數次流感大流行和每年的季節性流感流行,始終威脅着人類健康。時至今日,流感仍然是全球公共衛生工作的巨大挑戰。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秋冬季,新冠疫情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出現疊加流行的風險依然存在,是以,做好呼吸系統傳染病的防控,刻不容緩。

那麼,流感為何這樣可怕?

我們該如何差別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冠肺炎?

它和肺炎球菌又是什麼關系呢?

近日,在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保健時報社、科創中國、科技工作者之家協辦的“健康科普雲講堂”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盧聯合為大家詳細解答了有關流感與肺炎的種種疑問。

出現持續高熱、渾身酸痛

應盡早去發熱門診

雖然都叫感冒,但是流行性感冒可比普通感冒的殺傷力大多了,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相比于普通感冒,流感不僅起病急、傳染性強,症狀也更重。

盧聯合指出,普通感冒的上呼吸道症狀更明顯,而流感引起的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狀更嚴重。普通感冒7天左右可自愈,很少出現并發症;流感雖然大多也有自限性,但部分可合并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腦膜炎等并發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資料,全球範圍内,流感每年可導緻300~500萬重症病例和29~65萬呼吸相關疾病死亡。

今年的秋冬季,我國部分地區相繼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病例,還有一些地區出現了局部聚集性疫情,短時間内出現大量病例。再加上寒冷的天氣,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流感和新冠肺炎都是呼吸道傳染病,在發病體征症狀、傳播方式上有相似性。現在很多人出現了發熱、咳嗽也是很緊張,不敢去醫院。

盧聯合提醒,普通人一般無法自行分辨流感與新冠肺炎,當出現持續高熱、渾身酸痛等症狀時,應盡早去發熱門診就診,排查新冠肺炎。如果經實驗室檢查确診是流感,可在48小時内服用抗病毒藥物(如奧司他韋)。

流感病毒愛變異

活禽最好少接觸

流感病毒屬于正黏病毒科,目前可根據病毒的基質蛋白(M)與核蛋白(NP)分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是甲型流感病毒。我們經常能聽到的H1N1、H2N2等,該如何了解呢?盧聯合解釋說,H和N是構成甲型流感病毒的兩種成分糖蛋白(蛋白質)的代碼,分别代表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酶(N)。目前共發現 H有 18 種亞型(H1-H18),N有11種亞型(N1-N11),它們可以形成多種組合。其中,隻有H1-H3、N1-N2亞型能在人群中進行持續有效的傳播,也被稱為人流感病毒。其他亞型則根據宿主不同,被稱為禽流感病毒或豬流感病毒。部分病毒發生變異後,還可能跨宿主感染給人。

“如果說H和N是開門鑰匙,唾液酸就是鎖。”

盧聯合形象地比喻,禽流感病毒侵入人體後,主要與唾液酸結合進入細胞。流感病毒變異性很強,也就是鑰匙會變,季節性甲型流感與動物流感病毒重配後,可能會出現具有大流行潛力的流感病毒株。

禽流感的傳染源主要有攜帶病毒的家禽,如雞、鴨、鵝,其他禽類如鹌鹑、鴿子,以及野生鳥類等。活禽市場及感染的家禽是我國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來源。

盧聯合提醒,應應盡量在正規的銷售場所購買經過檢疫的禽類産品,盡可能減少與禽類不必要的接觸,在野外也要謹慎接觸活禽,接觸過禽鳥或其糞便,要注意徹底清潔雙手。

流感疫苗需要年年打

雞蛋過敏不再是禁忌

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權威機構均認為,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但公衆對流感疫苗接種存在不少疑問,

比如

流感疫苗是不是打了就能立馬生效?

雞蛋過敏的人能不能打?

孕婦打了安全嗎?

盧聯合解釋說,疫苗接種後,通常需要2~4周才能産生具有保護水準的抗體,是以如果接種者在這段時間内感染流感病毒,他們仍然有可能患上流感。

為了更好地預防流感,應在每年流感季節開始前接種流感疫苗,讓免疫系統有足夠的時間建立起保護性抗體。另外,一次接種了流感疫苗并不代表終身受益,因為每一年引起流感的病毒不盡相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專家會根據當年的情況預測流感病毒類型,廠家進而進行制備。是以,流感疫苗需要每年都打。

大多數流感疫苗是從雞胚中生産出來的,也正因為如此,流感疫苗曾一度對于雞蛋過敏的人群是禁止使用的。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認為,對雞蛋過敏的人不能接種流感疫苗。随着疫苗生産工藝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流感疫苗對于雞蛋過敏人群是安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和2020版)均未将對雞蛋過敏者作為禁忌。藥典規定流感疫苗中卵清蛋白含量應不高于500 ng/ml,目前疫苗中的卵蛋白含量已大大低于國家标準,對雞蛋過敏者亦可接種流感疫苗。

大量研究證明,孕婦罹患流感後,發生重症、死亡和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更高。孕婦在孕期任何階段接種流感疫苗均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其安全性,孕婦接種後抗體可傳遞給胎兒,對6月齡以内嬰兒的保護效果明确。

流感疫苗與新冠病毒疫苗

接種間隔應大于14天

盧聯合強調,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基礎疾病患者和免疫缺陷人群是流感的高風險人群以及發生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6月齡以上的人群,如果沒有禁忌證的話都可以接種疫苗。對于6月齡以下的小寶寶來說,和孩子周圍接觸到的人,尤其是家裡人和看護人的接種,對6月齡以下兒童流感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兒童免疫功能相對低下,比成人更容易感染流感,容易誘發多種嚴重并發症。我國每年報告的流感暴發疫情中,90%以上發生在學校和托幼機構。是以,兒童接種流感疫苗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全國多地的未成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也在進行中。參照我國《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指南(第一版)》的建議,流感疫苗與新冠病毒疫苗接種間隔應大于14天。

每年流感季節都是心髒病發病的高峰期,因為流感病毒會引發身體發炎,使心髒病惡化。接種流感疫苗,還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作,并減少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生流感并發症的危險。美國心髒病學會和美國心髒協會的冠心病二級預防指南中,公布了一項科學建議,即“流感疫苗作為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

值得注意的是,接種流感疫苗時,也要嚴格遵循疫情防控的各項措施,按照接種門診安排的時間段前往接種,減少陪同人員數量,避免在人員聚集的場所停留。同時,配合遵守“預約制、戴口罩、一米線、勤洗手”的防疫措施,共同維護疫苗接種的安全環境。

冬季流感、肺炎來襲,這些知識請查收!

流感病毒具有高度可變性和不可确定性,這就使流感防控面臨一系列挑戰。對個體而言,疫苗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讓我們在面對傳染病威脅時,能化被動為主動。除了接種疫苗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防護措施,也是能夠有效降低流感、肺炎的感染和傳播的。

根據盧聯合的臨床體會,近兩年的流感患者整體上較往年同期明顯減少。原因可能是我們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人們的防護意識加強了,

一是普遍戴口罩、少聚集,減少了病毒擴散機會;

二是勤洗手、常消毒,降低了病毒存活幾率。

是以,還是希望大家今後能一直保持這樣的衛生習慣。

當流感與肺炎球菌相遇

破壞力“1+1>2”

除了預防流感,對另一大類疾病也應提高警惕,那就是肺炎球菌疾病。因為它是流感合并感染的最常見緻病菌,當兩者攜手,對人體健康可以産生“1+1>2”的破壞力。流感重症病例常發生肺炎,尤其是嬰幼兒、老年人、有慢性基礎疾病的人群。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導緻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重要病因,據2018年公布的研究顯示,全球死于肺炎球菌感染的5歲以下兒童約為29.4萬名,全球大約每2分鐘就有一名5歲以下兒童因肺炎球菌而夭折。

盧聯合指出,肺炎球菌其實在健康人體内也廣泛存在,它可在人的鼻咽部定植,在健康的情況下不會緻病。可一旦碰上感冒或抵抗力下降時,它們就會趁機活躍起來,當細菌增殖達到一定量,就會引起肺炎。

肺炎球菌還能進入到血液循環中,造成全身多髒器感染,甚至敗血症。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前對付肺炎球菌有效的抗生素,也正面臨越來越嚴重的耐藥性問題。是以,對于肺炎球菌性疾病而言,預防比治療更為重要。值得慶幸的是,肺炎球菌也有疫苗可以預防。肺炎球菌性疾病也被 WHO 列為“極高度優先”使用疫苗預防的疾病。

經常感冒,或是呼吸道

合胞病毒“搗鬼”

在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的浩蕩大軍中,除了剛才提到的流感、新冠病毒、肺炎球菌,還有一種也不容忽視,那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因其在細胞培養過程中導緻相鄰細胞融合,細胞病變形成類似合胞體的結構,而被稱為呼吸道合胞病毒,每年的冬季和早春季節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季節。

說到呼吸道合胞病毒,不少人可能覺得很陌生,其實這種病毒離我們并不遙遠。

盧聯合指出,2歲以下兒童基本都感染過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種導緻呼吸道感染的常見季節性傳染病毒,是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緻病原,有的孩子會反複感染,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狀,感染嚴重時出現肺部、全身症狀。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發出針對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疫苗,日常預防很重要,尤其要做好手衛生。高頻接觸部位,比如門把手、孩子的玩具等,最好經常用酒精擦拭消毒。

文字 || 範宏博

編輯 || 萬濤

值班主任 || 範宏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