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動漫的閱聽人越來越廣,但是經常逛各種動漫的社群,相關内容的讨論區,就會發現,“二極管”也越來越多了。

我知道,有一部分人,看見标題,就已經開始不開心了:“我就看一看動畫的,怎麼就成了二極管了?”
我隻說了“看動漫的人”,沒說“愛看動漫的人”。有些二極管,大多是看了幾部被别人稱為神作的動漫,然後就以自己是熱愛動漫的“老二次元”的身份自居,開始指點江山,除自己看過的幾部作品,其他皆是不入流的東西。
他們的二極管言論,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國漫為了省錢隻會做3D,不像日漫全是匠心的2D作品。
這動漫在Q平台播放真是毀了,如果在B平台一定會更好,我甯願去看盜版也不要去Q平台看。
播放量高又怎麼樣,都是流水線上做出來的動畫,騙補貼的。
……
總之,在他們眼中,所有的東西,都是非好即壞,非對即錯,也就是我們說的“二極管”。
看到了這裡,已經有人按捺不住了:又不是隻有動漫圈子裡有這種人,其他圈子也有呀,你怎麼不去說?
這就是典型的轉移話題的套路,我從來沒有說其他領域沒有,就像我吃着米飯,他非得跑過來說“你怎麼不吃饅頭呀”。
如果按照他的意思,和他轉到“吃饅頭”的話題上,那他一定會用自創的邏輯去打敗你。是以這裡隻談動漫。
為什麼看動漫的人裡面,會有那麼多的“二極管”呢?
01.他還是個“孩子”
雖然現在動漫的閱聽人年齡越來越大,但是動漫的主要閱聽人,依舊是未成年人,他們沒有完整的三觀,對世界沒有充分的認識。
以前的未成年人,三觀主要由身邊人影響,如家長、同學、老師。
而現在的未成年人,他們的三觀并不主要由身邊人影響,網際網路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網際網路上,什麼妖魔鬼怪都有,而他們又沒有足夠的辨識能力,隻能被帶着節奏走。
比如,有人在一部優秀的動畫中,挑出一幀有問題的畫面,然後放大這部動畫的缺點,最後把它貶低的一文不值。
而做出這樣評價的人,恰好是他關注的一個喜歡的部落客,于是他堅信這樣是對的,開始各處留言,批評這部動畫。
最後傳來傳去,假的也能成真的。如果有人給出客觀評價,和他的結論不一樣,那他就會着急跳腳,但是又沒理,于是隻能對噴,就這樣,又一個二極管誕生了。
就比如“喜羊羊被禁播”這樣的内容,即便官方多次辟謠,但很多人依舊要去和那些說“喜羊羊沒有被禁”的人去對線。
而歸根結底,都因為他還是個“孩子”。
這個“孩子”不是指年齡上的孩子,而是指心理上的孩子。
02.隻會“伸手”的孩子
嬰兒呱呱墜地,便知道要奶喝,如果沒有人滿足他,就會哭個不停。
有些人長大以後,依舊做“伸手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需要别人無條件滿足他,如果沒有滿足他,那就要罵罵咧咧。
這種人雖然年齡在增長,但是心智卻并沒有增長。
你看動漫相關的讨論,是不是也是這樣?
“我說國漫是辣雞,如果你們不認同我,那我就要怼你們。”
“我說某被封的UP主是好哥哥,如果你們吐槽他,那就是你們眼紅。”
在他們眼裡,真相是什麼根本不重要,因為嬰兒的思維是“我說的就是真相,我就是中心,你們就應該順從我,不順從我就哭給你看,我弱我有理”。
以前還隻是一群小朋友初次接觸網際網路,發表一些幼稚的言論,但是現在很多成年人隐匿其中,我們已經分不清評論的背後到底是一個多大的孩子。
03.結語
保持年輕,本來是一件挺不錯的事,但是有些人隻有心智保持了年輕,就有點容易走上歧途了。
絕大多數動漫迷都是因為動漫世界的美好,而喜歡上動漫的。而因為這些二極管的存在,讓原本美好的二次元世界,變成了在外人看來像是一個二極管世界。
有沒有辦法淨化二極管世界呢?
有,那就是不搭理二極管。
遇到點小事就哭個不停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家長無條件的寵溺,慢慢就會變得懂事,不再随便哭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