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汽車的主要瓶頸:感覺及資料處理能力不足

智能汽車的主要瓶頸:感覺及資料處理能力不足

英偉達中國區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劉通表示,在自動駕車中,智能汽車不僅僅是自動駕駛,自動駕駛僅僅是它其中一個功能。除了自動駕駛之外,自動駕駛加上車内智能或者叫智能座艙才形成未來的智能駕駛的概念。

智能汽車的主要瓶頸:感覺及資料處理能力不足

勢能資本創始合夥人黃俊則介紹了行業的資本情況。從投資階段上來說,我們發現有兩個特點:第一,天使輪和A輪的融資會比較多。第二,雖然有走到D輪的公司,但是整個産業鍊上遊核心零部件、汽車晶片還是有比較多的機會。投資大概主要集中在車聯網、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的領域。

智能汽車的主要瓶頸:感覺及資料處理能力不足

目前,汽車行業賽道擁有了更多洗牌和重構的機會,這個機會現在是幾個需求打在一個點上,是以這種機會會非常大,第一個需求是國産品牌、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提升。第二個來自于電動化的趨勢,他們供應商都會發生改變。第三個是由成本驅動變成研發能力驅動,對供應商類型也發生了改變。第四個主機廠有創新的機會。

北京

萬集公司王學思帶來了市場對于雷射雷達市場訴求,首先是雷射雷達本身的要求,也就是智能化、高性能,然後是保證可靠性以及成本的可控性。

智能汽車的主要瓶頸:感覺及資料處理能力不足

英博超算吳豪認為,智能汽車目前所存在的主要瓶頸在于感覺技術和海量資料的處理技術,不是一個公司能夠解決,要想突破,需要做很多基礎研究,需要行業生态合作,我們一起投入包括投入人才、資金再加上國家政策的扶持。

關于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北京萬集王學思分享了一些個人的看法,首先是汽車行業的變革,從原來産品定義的方式轉變成場景定義汽車;接着到數字化,這是未來非常重要的趨勢;第三是底層技術的突破。(文:太平洋汽車網 崖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