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是一部以明朝曆史為背景的古裝電視劇。該劇最初的故事發生在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率軍攻入京師應天府(今南京),建文帝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削發神秘消失,朱棣成功篡奪了皇位,成為明朝曆史上的第三任皇帝。

朱棣在登基稱帝後,許多忠于建文帝的明朝臣子們依然痛斥其為逆臣賊子,于是朱棣便開始大肆殺戮。在《大明風華》中,大批文武官員都被斬殺于宮中,這其中就包括了女主角孫若微的生父、禦史大夫景清。那麼問題來了,曆史上是否真有景清這個人物?他的結局與電視劇中一樣呢?
首先要确定第一個問題,那就是景清在曆史上确有其人。不過他的結局卻比《大明風華》中要慘上太多。
景清生于1362年,陝西真甯寨子村(今甘肅正甯)人。《明史》上稱其“倜傥尚大節,讀書一過不忘”,意思就是說為人灑脫但注重大節,讀書過目不忘。
景清小時候家裡很窮,但他卻非常聰明,尤其是在讀書方面幾乎能做到過目不忘。于是在家鄉父老的資助下,景清得以入學讀書。經過十多年勤學苦讀,景清終于進入了大明王朝的最高學府國子監深造,相當于我們今天的學生考入了清華、北大。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景清在殿試中發揮出色,最終以一甲第二名的身份榮獲榜眼,并按慣例被授予翰林院編修之職,後又改任禦史(正七品,職能類似于今天的中紀委),成為大明王朝的一位言官。
對大部分人來說,職場升遷往往需要經曆一個漫長的過程,可是景清的職場生涯卻異乎尋常的順利。洪武三十年(1397年),景清升任左佥都禦史(正四品),成為朝廷裡的進階幹部。然而正當景清“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一次工作失誤卻讓他觸怒了龍顔,是以被貶到地方就職。
朱元璋去世後,他的孫子朱允炆繼承皇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知道景清是個大才,于是下旨将他調回京師,并升任他為禦史大夫(正一品,相當于今天的中紀委書記),這一年景清才37歲。
1399年,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以“清君側,靖國難”的名義起兵造反。經過三年多時間的征戰,朱棣打敗了朝廷軍隊,入主京師,這便開啟了《大明風華》中的第一幕場景。朱棣在登基稱帝後,大肆捕殺忠于建文帝的大臣,比如著名的方孝儒、齊泰、黃子澄、鐵铉等人都被朱棣下令用酷刑折磨緻死。不過真實曆史上的景清卻并沒有像電視劇中所演的那樣被一刀砍死,而是向朱棣俯首稱臣,并繼續擔任禦史大夫之職。
大家看到這裡會不會對景清的節操感到嗤之以鼻呢?别急,事情還沒完。當時見風使舵向朱棣俯首稱臣的官員确實很多,可景清卻不是其中一個。他之是以“變節”是因為希望自己死得更有價值,而不是像方孝儒他們那樣雖保全了名節,但卻毫無意義地死去。
一日早朝,景清身懷利刃入宮,打算在上朝之際刺殺朱棣。然而朱棣事先已得到了密報,于是在景清上朝時命人搜身,結果真的就發現了藏刀。朱棣當場質問景清說:“朕待你不薄,你為什麼要加害朕?”景清怒斥道:“我要為故主報仇,手刃逆賊。”朱棣本來就得位不正,最忌諱聽到“逆賊”二字,景清當着滿朝文武的面這樣指責他,頓時讓朱棣怒不可遏。他當即下令對景清施以剝皮酷刑,并肢解其身。同時還下令株連景清全族。結果不僅景清一人慘死,他的家鄉父老也全部都遭到迫害,村子淪為了廢墟。
參考文獻:《明史》